1955年冬天一顿饭改变了中国导弹的命运。 钱学森刚从美国回来不到两个月火车

以冬说历史 2025-09-22 22:58:08

1955年冬天 一顿饭改变了中国导弹的命运。 钱学森刚从美国回来不到两个月 火车刚到哈尔滨站,一个穿黑呢军服的将军在月台上等了一个多小时。 这个将军就是陈赓。 为啥等这么久? 不是客套 是在等一个能决定中国命运的答案。 那天哈尔滨零下二十度 钱学森踏下月台时军大衣上都挂着冰碴,陈赓也没寒暄,直接带他去了哈军工。 实验室里几台破旧的俄式设备靠墙摆着 电线乱拉,学生们拿着算盘算数据。 陈赓问:”这些够你用吗?” 钱学森看了看 毫不客气:”差太远。” 晚上设宴 就在招待所的小餐厅,一桌四菜,陈赓倒了三杯白酒。 前两杯都正常喝了。 第三杯陈赓没喝 他把酒杯倒扣在桌上,语气突然变了:”你说,我们中国人能不能自己搞导弹?” 空气瞬间凝固了。 筷子声停了 连旁边炉子烧水的声音都像被掐断,钱学森抬头盯着陈赓看了几秒。 然后一字一句地说:”能搞 外国人能搞的,中国人一样能搞。” 陈赓听完突然大笑 拍桌子,酒洒了半边桌布:”好!就等你这句话!” 疯了。 就这样 一句话决定了中国导弹的未来。 不是科学讨论 是军令状,不是技术建议,是战略决策。 第二天电报就送进了中南海 周恩来看后直接叫了陈赓和聂荣臻:”请钱学森给将军们讲讲,什么是导弹。” 你敢相信吗?中国的导弹事业竟然是从一顿饭开始的。

0 阅读:54

猜你喜欢

以冬说历史

以冬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