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其实没必要跟美国在台海死磕,更没必要为了湾湾而跟美国动手,解放军完全可以抄对

凭栏观望史 2025-09-20 15:39:24

大陆其实没必要跟美国在台海死磕,更没必要为了湾湾而跟美国动手,解放军完全可以抄对付日本的老路子,就像当年慢悠悠收拾钓鱼岛那样,把这招“熬鹰”的玩法用在台湾身上。拖久了,美国估计也得消停,在解放军围台演习已经说明了一切!   台海局势的走向,在过去几年已经显露端倪。   人们常常把今天的台海和十年前的钓鱼岛作比较,其实并不是巧合。   当年日本借着所谓的“购岛”来彰显主权,中国没有选择直接硬碰硬,而是通过不断出现、不断巡航,把存在感一步步夯实。   最初只是偶尔去转一圈,后来成了几乎天天在那片水域活动,日本一开始反应激烈,可随着时间推移,渐渐被拖入消耗中。   到今天,钓鱼岛的局势谁更有实控优势,大家心里都明白。   这一套方法正在台海上演,只不过场面更大,牵扯的国家更多。   台海“中线”已经被频繁跨越,解放军军机军舰来去自如,台湾方面只能被动跟进。   美方议员到台湾溜达一次,大陆立刻展开环岛军演,导弹飞越台岛,舰艇和战机大规模演练,整个过程公开透明。   台当局想控诉,却找不到实际突破口,因为所有行动都在国际法允许的范围之内。   久而久之,原本被认为敏感的越线行为,已经逐渐常态化,台海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台湾自身的困境也让这种转变更明显。   美国不断卖装备,口头支持很坚决,但真正送来的大多是老型号。   台独势力每喊一次口号,大陆就加紧一次演练,久而久之,台海成了大陆军队的天然练兵场。   美日的态度同样耐人寻味。   美国一方面要用台湾牵制中国,另一方面也不敢真正卷入冲突。   乌克兰和中东的负担已经让华盛顿焦头烂额,若再把力量大量投入台海,等于自己给自己加码一场大消耗。   美国的兵棋推演也早就说明问题:一旦为台湾与中国全面开战,付出的代价会比多场地区战争加起来还大,这笔账根本不合算。   日本虽然喊得高调,但军力有限,预算捉襟见肘,更何况国内舆论对大规模军事冒险心存顾虑,他们的角色更多是跟在后面呼应。   从大陆的角度来看,这种“熬鹰”打法有几个明显好处。   不需要正面冲突,却能逐步改变局势,而且成本相对较低,离家近,调动灵活。   对手被迫长期紧张,时间越久越容易疲惫。   这就像把水慢慢烧热,让对方无法在一瞬间找到反制的借口,但又在不知不觉中被挤压空间。   如今大陆在台海的动作更像是一种心理战。   演习和巡航频繁,让台湾社会处在持续紧张之中,消耗的不仅是军队资源,还有整个岛内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与之相比,大陆的节奏稳,耐心足,不急于立刻解决,而是通过常态化行动,把主动权牢牢攥在手里。   未来的趋势其实已经很清晰。   台海不会一夜之间爆发大战,而是一步步进入新的常态。   军机和军舰越线将不再是新闻,海警在金门等水域执法会越来越普遍,岛内活动空间会被压缩得越来越小。   国际社会大多数国家不会为台湾和中国翻脸,大家更看重和中国的经贸往来,这让所谓的“外援”显得更加靠不住。   台海形势像极了一场比拼耐力的马拉松。   谁能坚持得更久,谁就能最终把局面定下来。   大陆用的是稳健打法,每一次演习都是在加深现实控制,而不是冒险一击定胜负。台湾越是折腾,越陷入被动。   美日越想插手,越被拖进消耗,最后留下的,必然是力量对比逐渐倾斜后的现实格局。   所以台海局势看似喧闹,其实已经逐渐走向可预见的方向。   表面的口号和姿态挡不住实力的差距,更掩盖不了时间在悄悄站在哪一边。   耐心和实力往往比声势更重要,台海问题的答案,也正在这种看似平静的推移中慢慢显现。   大势不可逆,结局早已写在现实里。   信息来源: 新华社《国台办回应美议员窜访台湾:注定徒劳》

0 阅读:1

猜你喜欢

凭栏观望史

凭栏观望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