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做出不一样的决定。 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当地时间19日在米兰作出决定,允许俄罗斯和白俄罗斯运动员以中立个人身份参加2026年米兰-科尔蒂纳冬奥会,参赛条件与2024年巴黎奥运会完全一致。 其实,细看这背后的过程,很多人觉得有点别扭。 就在奥委会决定前一天,部分国家,比如西班牙,提出了个建议,想让以色列被禁止参加国际赛事,理由是最近巴以冲突闹得挺大。 可奥委会很快就拒绝了,理由也很直接,说不能让政治影响运动员参赛。 奥委会还特意强调,运动员的参赛权利必须受到尊重,不能因为国家冲突就一刀切。 可没隔一天,对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的决定却还是老样子,只能中立身份,国旗、国歌都不能出现。 这种前后不一的操作,让很多人都觉得有点“双标”。 大家都知道,国际奥委会一直强调奥林匹克精神,说体育不应该被政治左右,运动员应该享有平等的比赛机会。 可实际做起来,难免会受到国际关系的影响。 自从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国际奥委会就对俄白两国运动员采取了限制措施,禁止他们以国家名义参赛,赛场上看不到他们的国旗和国歌。 这套政策一直延续到现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俄白运动员就只能用中立身份,服装上也不能有国家标志。 2025年最新的决定,还是沿用了这一套。 其实,国际奥委会面临的压力特别大。 一边是各国政府和国际舆论的声音,一边是奥林匹克宪章规定的原则。 现实中,想做到完全不受政治影响,几乎不可能。 每次碰到类似事件,奥委会都得左右权衡,既怕得罪某一方,又得保持赛事的正常进行。 像这次俄白和以色列事件,奥委会明面上说得很公平,但实际操作上还是难免被外界解读为有倾向性。 这几年全球局势很复杂,体育早就不是单纯的体育。 奥运会作为全球最大、最有影响力的体育赛事,每一个小小的决定都会引发巨大争议。 国际奥委会既要维护赛事的纯洁性,又要兼顾现实政治,总是很难两全。对于运动员来说,能参赛就是最大的幸运。 但如果赛事本身失去了公平和公正,大家对奥运会的信任也会大打折扣。 现在国际奥委会的每个决定都被放大看待。 俄白运动员只能中立出场,很多人觉得是被区别对待;以色列运动员正常参赛,又有人说奥委会偏袒。 其实,国际奥委会自己也很清楚,外界的质疑不会因为他们的解释而完全消失。 未来的比赛怎么安排,现在还没有官方计划,但这个问题肯定会继续被反复提及。 我国一直强调,体育是增进各国人民友谊和交流的桥梁,不应该成为争端的工具。 只有真正做到公平、中立,奥运会才能继续成为全球最受尊敬的赛事。 对于国际奥委会来说,如何在复杂局势下坚持原则,是个长期考验。 说到底,运动员们只想在赛场上拼实力,普通人也只希望看到一场场精彩的比赛。 希望奥委会以后能少点“左右为难”,多点真正的公平和透明,让奥林匹克精神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国际奥委会允许俄罗斯、白俄罗斯运动员以中立个人身份参加米兰冬奥会——新华网
我们亲眼见证了国际奥委会的双标决定!国际奥委会又来了。他们刚刚宣布俄罗斯和白
【34评论】【12点赞】
用户10xxx30
美西方操控着奥运会已经让奥运会变的可有可无了
金永强
即要又要,即当还立
用户10xxx99
坚决反对俄罗斯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