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岩岛问题,不妨学学以色列。 以色列万般不是,但有一个优点,就是执行力特别强,

凭栏观望史 2025-09-20 09:39:22

黄岩岛问题,不妨学学以色列。 以色列万般不是,但有一个优点,就是执行力特别强,计划好的事情,无论别国怎么反对,国际舆论多么不利,民众多么反对,一定要去落实,再难也要去做,从不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直到达到目的。   南海的黄岩岛,这几年总能引起不少议论。   地图上看,它就是海面上一圈珊瑚礁,退潮时露出礁盘,涨潮时几乎被海水淹没。   但谁都清楚,这地方背后的意义一点都不小。   黄岩岛离菲律宾只有两百多公里,距离中国海南岛上千公里,是我国传统渔场。渔民世代在这里捕鱼,留下大量活动的痕迹。   黄岩岛周边海域鱼类资源丰富,海底珊瑚保存完整,海洋生态价值很高。   问题就在于,这块礁盘并不只是自然意义上的“宝地”,还是政治、经济、安全多重价值的交汇点。   早些年,菲律宾频频在黄岩岛海域挑事,还曾把渔政摩擦升级为外交纷争,引起外界强烈关注。   国际上也有一些势力借机搅局,把一个普通的渔业纠纷说成了地区对抗。   中国一直坚持用对话方式管控矛盾,但也不断加强在黄岩岛及周边的实际存在,比如海警船常态化巡逻,海上执法越来越制度化。   2025年9月,中国国务院批复设立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超过三千五百公顷,核心区就有一千二百多公顷。   设立保护区的直接目标是守护生态,尤其是珊瑚礁和热带鱼群。   这在纸面上无疑是迈出了一大步,把保护写进国家层面的法律文件。   但外界马上注意到一个问题,保护区立了,管理是不是跟得上?   有没有人长期驻守?有没有设施能保证日常巡护?如果一切只停留在文件里,实际效果会大打折扣。   菲律宾方面很快表示反对,宣称黄岩岛在他们的所谓“专属经济区”里。   美国、日本也借机表态,说担心会破坏南海稳定。   这种场景大家都不陌生。   对比看,在永暑岛、美济岛等地,中国已经通过吹填造陆,建起跑道、码头、科研站,形成事实上的常驻管理。   黄岩岛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信后续也会有各种设施。   有声音借以色列举例,说它在戈兰高地、在定居点问题上,不管国际社会怎么批评,行动一旦展开就绝不回头。   因为以色列善于用既成事实来巩固自身安全利益。   支持者认为,这种做法也许值得中国在黄岩岛借鉴。   比如,可以先在黄岩岛吹填出小块陆地,建个管理站和科研中心,再加上警务室和小型哨所,哪怕规模不大,也能体现真正的管辖。   只要有人长期驻守,执法船有补给点,保护才不至于只是说说。   中国一直主张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和以色列处事方式不同。   真正关键的地方在于,保护区的设立已经把中国的立场写进了法律。   我国接下来的动作一定会实打实,才能让保护区真正发挥作用。   黄岩岛之所以重要,不只是因为它是中国领土,更因为南海是全球重要的航道,三分之一的国际航运要从这里经过。   只要中国在黄岩岛有明确的存在,就等于对整个南海航道有更大掌控力。   这对保护商船安全、保证能源运输稳定都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有些人说,中国是不是要像以色列那样强硬?答案可能不在极端的模仿,而在于执行力。   以色列的方式未必适合中国,但它那股“定了就做”的劲头的确值得思考。   南海的问题从来不会等人,今天犹豫,明天局势就可能生变。   菲律宾拉拢外部势力进场,就是典型例子。   只有主动塑造事实,才不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未来黄岩岛会怎么发展,外界都在盯着。   中国有成熟的挖泥船,有填海造岛的经验,也有航母编队在远海提供支撑。   技术和能力都在,剩下的就是决心和节奏。   黄岩岛的问题,不只是地图上的一块礁盘,而是中国主权、生态保护和国际形象三者交织的考验。   法律文件是一块基石,但真正的分量还得靠行动。   话要说到,事更要做到,黄岩岛需要的不只是口头承诺,而是真刀真枪的管理与守护。   国家的信誉和主权不是靠嘴喊出来的,而是靠实实在在的存在去证明。   信息来源:新华社《国务院批复设立黄岩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0 阅读:0
凭栏观望史

凭栏观望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