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布鲁金斯资深研究员何瑞恩说,特朗普认为,“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美国对外关系中可

士气沉沉 2025-09-19 10:46:55

美国布鲁金斯资深研究员何瑞恩说,特朗普认为,“中国已经不再是一个美国对外关系中可以利用的突破口”。他预计,中国对于任何与特朗普达成的协议是否长期有效,“会保持警惕”。 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帮办施灿德也说,美国的国防政策已开始出现重大转变,特朗普政府正寻求与中国的“共存之道”。 这一判断背后,是中美力量对比深刻变化引发的美国战略重构,其转折点之剧烈,连华盛顿精英都始料未及。 过去一年,特朗普对华态度经历了戏剧性摇摆。2025年4月,他仍高举关税大棒,宣称中美贸易“不公平”,甚至威胁切断供应链。 但中国随即以稀土出口管制精准反击——作为全球稀土提炼市场92%的主导者,这一反制直接击中美国军工、汽车、医疗等产业的命脉。福特、铃木等企业因原料断供被迫停工,白宫电话被企业高管打爆。 中方反制的“痛感”远超预期,迫使特朗普团队在6月火速重返谈判桌,不仅将部分关税税率从84%降至10%,还罕见解禁对华英伟达H20芯片出口。这种从“极限施压”到“非常公平、友好竞争”的急转弯,暴露了美国对华博弈的被动性。 更深层的变化发生在国防战略层面。2025年九三阅兵后,五角大楼新版《国防战略》草案悄然将“保卫美国本土和西半球”列为核心任务,而非继续渲染“中国威胁论”。这意味着美国延续数十年的全球军事扩张战略,正转向区域防御。 美媒披露,美军将逐步退出波罗的海安全倡议等海外项目,转而在美墨边境设立军事管制区,甚至授权军队打击西半球威胁目标。 这种战略收缩背后,既有37万亿美元国债压顶的财政困境,也反映对中国军力发展的重新评估——特别是阅兵展示的东风-61导弹、巨浪-3潜射导弹等装备,补齐了中国海空核威慑短板,使美军意识到“在西太平洋打赢常规战争的可能性正在降低”。 特朗普政府的务实转向还体现在外交策略上。第二任期伊始,他不再强调意识形态对抗,而是将南海等问题视为“交易筹码”。在关税谈判中,他主动设置两个90天窗口期协商长期方案,甚至为争取访华机会约束对华鹰派。 这种“交易式外交”与第一任期的“新冷战”姿态形成鲜明对比。正如丹佛大学教授赵穗生分析,特朗普已认识到“新冷战战略低估了中国经济韧性,又高估了自身优势”,过度反应反而引发本可避免的冲突风险。 然而,这种战略调整并非全然坦途。美国国内对华政策仍存在深刻分裂:强硬派坚持在AI、量子计算等关键技术领域对华“小院高墙”,而务实派则担忧脱钩伤及自身。当特朗普批准H20芯片出口时,商务部技术管制官员强烈反对,认为这会削弱美国技术领导力。 更微妙的是,特朗普一面寻求与中国“友好竞争”,一面又联合欧盟施压中国能源采购,这种矛盾手法暴露了其战略逻辑的内在张力。 当下中美关系已进入“战略相持期”——双方谁都无法彻底压倒对方,却又不得不在竞争中寻找共存空间。中国通过稀土管制、科技自立等反制手段,让美国意识到“单边霸权时代终结”;而美国从全球扩张转向本土防御,也印证了施灿德“共存之道”的判断。 但真正的考验在于:当关税休战期结束、AI竞赛白热化,这种脆弱的平衡能否持续?或许正如观察者所言,特朗普的“友好竞争”本质是利益博弈的权宜之计,而中美能否真正走出“修昔底德陷阱”,仍取决于双方能否在核心利益上找到新的默契。 这场大国博弈的下一章,恐怕比任何剧本都更富戏剧性。

0 阅读:541

猜你喜欢

士气沉沉

士气沉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