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掀起“核能黄金时代”?英国政府近期与美国核能企业签署协议,计划在威尔士和英格兰东南部新建多座核电站,目标在2050年前将核能发电占比从当前的15%提升至25%。这并非简单的商业合作——美国西屋电气和柏克德公司带去的AP1000反应堆技术,正是目前全球第三代核电机组中的主流型号,其单台机组功率可达115万千瓦,足够为60万户家庭供电。 核能复兴的背后藏着残酷的算术题。英国现有核电站中,有7座将在2030年前退役,而海上风电建设进度落后于预期。英国政府计算发现,若不能填补这部分能源缺口,到2035年将出现高达30亿瓦的电力短缺,相当于伦敦全域停电三周的总电量。更现实的是,现有天然气发电站因碳排限制正在批量关闭,而光伏电站受限于岛国的阴雨天气始终难以担当主力。 美国企业之所以能快速打开英国市场,得益于其反应堆安全技术的进化。AP1000采用的“非能动安全系统”能在断电时依靠重力自然循环冷却水,72小时内无需人工干预。这个设计直接回应了2011年福岛核事故的教训——当时核电机组因海啸失去外部电力,应急柴油发电机又位于地下室被水淹,最终导致堆芯熔毁。现在英美联合开发的小型模块化反应堆更进一步,将反应堆容量压缩到30万千瓦以下,就像核能界的“预制菜”,可以在工厂制造好再运往现场组装,建设周期从10年缩短至3年。 有趣的是,这场核能合作还藏着能源自主权的博弈。英国现有核电项目中,法国电力公司控股的欣克利角C核电站占比过半,而中广核集团也参与投资了塞兹韦尔C项目。美国企业的强势进入,实际上形成了三国技术在英伦岛的“同台竞技”。从技术参数看,中美法三国的三代核电机组安全性能都在伯仲之间,区别在于建设模式和成本控制——AP1000的单千瓦造价约为3800英镑,比欧洲压水堆低15%左右。 民众最关心的核废料处理问题也有了新方案。英国核能管理局最新研发的地质处置技术,计划将玻璃固化后的核废料封存在500米深的花岗岩层中,利用天然屏障隔离十万年。这个方案参考了芬兰昂卡洛的地下处置库设计,但增加了人工智能监测系统,每秒扫描岩层位移数据,精度达到0.1毫米。 这场核能复兴,除了与发电量息息相关,更深刻牵动着产业链的变革进程 。英国核能行业协会预测,新核电站建设将创造4万个工作岗位,而配套的核医学、农业辐照、工业检测等核技术应用市场,预计在2030年将达到220亿英镑规模。从牛津郡的核聚变实验室到坎布里亚的硼酸生产基地,一条完整的核能生态链正在成形。 当威尔士农民看到核电站冷却塔冒出的白色水汽时,或许不会想到那其实是经过处理的纯净水蒸气——现代核电站的冷却塔排放物中放射性物质含量甚至低于燃煤电厂的烟尘。这场静悄悄的能源革命,正在用数据和技术重塑人们对核能的认知,而英美协议只是全球核能复兴浪潮中的一朵浪花。
英国掀起“核能黄金时代”?英国政府近期与美国核能企业签署协议,计划在威尔士和英格
大头天天
2025-09-19 01:54:3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