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9月17日发文评论称,从北京阅兵到南海军事冲突,中美两国都力求以自身方式实现国家 “再次强大”,随之而来的贸易战、科技封锁及海上冲突,都如同可能点燃战争的星星之火。 要深入探究这一紧张态势的根源,绕不开美国长期秉持的霸权维护逻辑。 自二战结束后,美国凭借在战争中积累的巨大优势,一举成为全球头号强国。此后,美国便将维护自身全球霸权地位视为核心战略目标。在政治领域,美国以 “民主灯塔” 自居,构建起一套以美式民主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并向全球强行输出。 它将不符合美式民主模式的国家视为异类,动辄以所谓 “人权”“民主” 等借口干涉他国内政。 就拿中国来说,中国有着自己独特的政治发展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种基于自身历史、文化和社会现实发展起来的民主模式,与美式民主截然不同。 美国却无视这一事实,在国际舆论场中不断抹黑中国政治体制,妄图通过政治打压削弱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在经济层面,美国长期主导着全球经济秩序。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主地位。 凭借美元的特殊地位,美国可以通过货币政策对全球经济施加影响,薅世界各国的羊毛。当中国经济快速崛起,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份额不断扩大时,美国感受到了威胁。 中国在制造业、贸易等领域的强劲发展,逐渐打破了美国在一些产业上的垄断地位。例如,中国的 5G 技术、高铁技术等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这让美国坐立不安。 为了维护自身经济霸权,美国先是发起贸易战,对中国输美商品大规模加征关税,试图阻碍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进而影响中国经济增长。 后来又在科技领域对中国进行封锁,限制中国企业获取关键技术和设备,像对华为、中兴等企业的制裁,就是典型例子。美国禁止本国企业向华为出售芯片等核心零部件,妄图遏制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维持其在科技领域的领先优势。 军事方面,美国拥有全球最庞大、最先进的军事力量,长期以来在全球各地建立军事基地,频繁进行军事演习,以展示其军事存在和威慑力。在南海问题上,美国罔顾事实,打着 “航行自由” 的幌子,频繁派遣军舰、军机进入南海,搅乱地区和平稳定。 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南海地区的和平稳定符合中国及周边国家的共同利益。 美国的介入,本质上是为了遏制中国在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维护其所谓的 “亚太霸权”。北京阅兵展示了中国日益强大的国防力量,这让美国更加焦虑,进一步加大了在军事上对中国的围堵力度。 美国国内政治生态也对其霸权维护逻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美国两党制下,两党为了争夺政治权力,往往将对外政策作为竞选的筹码。在对华政策上,尽管两党存在一些策略差异,但总体上都将中国视为竞争对手。 为了迎合部分选民和背后利益集团的诉求,两党竞相出台对华强硬政策。比如特朗普时期,为了兑现竞选承诺,赢得部分选民支持,在贸易、外交等多方面对中国采取极端措施,加征高额关税、退出一些国际组织并指责中国等,极大地破坏了中美关系的稳定发展。 近年来,美国的霸权维护逻辑愈发极端,其 “美国优先” 政策使得国际合作空间被严重压缩。 在国际组织中,美国时常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无视国际规则,对不符合其利益的国际协定随意退群。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美国自身的国际形象,也破坏了全球治理体系的稳定。而中国一直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张通过平等对话、合作共赢解决国际问题。 但美国的霸权行径与中国的发展理念背道而驰,这就导致了中美之间矛盾冲突不断升级。 只要美国不摒弃其长期以来的霸权维护逻辑,中美之间的贸易战、科技封锁、海上冲突等问题就难以得到实质性解决,甚至可能进一步激化,给全球和平与发展带来巨大威胁。 国际社会也应看清这一本质,共同推动美国回归理性,通过平等协商解决中美之间的分歧,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美国人骨子里都清楚:中国无论武器进步多快,先进到什么程度都不会主动攻击美国本土,
【15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