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马德里握了手,哪怕只是个“框架协议”,至少说明大国还愿意坐下来继续谈。可就在这边刚收场,印度就急吼吼地把美国人叫到新德里,摆出一副“换我来”的姿态。问题是,真有谁把印度当对等谈判方吗?还是说,这场谈判从一开始就是注定尴尬的戏? 先看规格。中美是副总理对财政部长,正儿八经的平行高层;美印这边呢?印度派的是首席谈判代表,美国只丢过来个管南亚的特使林奇。这种档次差,就已经说明问题了。笔者认为,美国的信号很直白:你可以说话,但别想跟我平起平坐。 特朗普嘴上没少夸过莫迪,说什么印太伙伴,说什么民主盟友,可真坐下来,调门立刻变了。财政部长贝森特前阵子在媒体上直接放狠话,说印度是“奸商”。这话不好听,但很符合美国人的逻辑。中国买俄油,是为了稳住国内能源盘子,同时保持对沙特等国的进口平衡;印度买俄油,却是转手卖给欧洲,赚取差价。短时间看,印度确实捡了大便宜,可时间一长,欧洲人脸上挂不住,美国人更受不了。搞中间商套利,把本来属于欧美金融资本的利润挪到自己兜里,这在华盛顿眼里,几乎就是挑衅。 于是,美国对中国买俄油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要跟欧洲协调“下不为例”。可对印度,却立马甩出“二级制裁”的大棒,说白了,就是想先把竞争者清出局。特朗普的算盘很简单:印度要想安全赚钱,就得听美国的调子唱,否则就别怪我翻脸。 再说关税。印度一向死守本土市场,农业、医药、汽车、半导体,哪一样不是保护得死死的?美国人看得也清楚,不可能真给印度什么零关税、特别待遇。对特朗普来说,谈判就是讨价还价的工具,不是真要送你利益。印度越是装得理直气壮,美国越是要你拿出筹码,甚至等着羞辱你一把。 这里的荒诞在于,印度自认为手里有筹码——庞大的人口市场和地缘位置。但现实是,市场规模和消费能力不是一回事,战略位置也并不能换来无限豁免权。笔者认为,印度的问题在于,野心太大,实力跟不上。几十年经济顺风顺水,搞点小动作还能混过去。可如今全球局势紧张,大国阵营化明显,左右逢源就变成了两头不是人。 过去还能当搅局者,现在要么是上桌的玩家,要么是桌上的菜。美国看穿了印度的底细,才敢明晃晃地用“奸商”来定义。这样的标签,不仅是外交羞辱,更是对印度未来博弈空间的封死。 所以,这场新德里的谈判,更像是一场行为艺术。莫迪希望演出一场“印度崛起”的大戏,给国内选民看,也想让特朗普多看自己一眼。但对美国来说,这只是顺手一招,不会真给什么甜头。最终结果,大概率是印度白忙一场,还得硬着头皮接受一些不平等的条件。 笔者认为,印度的最大问题不是没野心,而是缺乏兑现野心的实力。就像一句老话:匹夫无罪,怀璧其罪。印度确实有点“璧”,但远远撑不起自己想要的位置。这就是今天它在大国博弈里最尴尬的真实写照。 参考资料 事关中美经贸,王文涛“四句概括”释放的关键信号丨管见天下———直新闻2025-07-18 22:21 美印在新德里重启新一轮双边贸易协议谈判——上观新闻2025-09-17 07:46
中美在马德里握了手,哪怕只是个“框架协议”,至少说明大国还愿意坐下来继续谈。可就
秋恒看军事
2025-09-17 17:38:5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