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4轮经贸谈判刚落幕,表面看似“皆大欢喜”,可转眼路透社就曝出特朗普要搅局的新动作:把中资港口拱手交给西方资产公司来控。问题是,谈判桌上说着合作,转身就动手拆桥,这算什么操作?是双簧戏,还是老套路的“笑里藏刀”? 这次被点名的,是香港长江和记实业在全球23个国家的港口资产。据说美国的贝莱德要出手收购,还被吹成“战略级项目”。别忘了,五角大楼也早就盯上了中国的造船和港口布局,他们的逻辑很简单:你中国这几年通过全球化拿下不少关键节点,哪怕是合法合规,也得算进“威胁”里。笔者认为,这背后不是经济逻辑,而是典型的海洋霸权思维。 美国的玩法从来就不讲规矩。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就是前车之鉴,明明签了合同、拿了钱,现在说收回就收回,理由冠冕堂皇,实则赤裸裸撕毁契约。再比如长江和记的交易,消息先被放风炒作,引得舆论哗然,逼着北京和港府不得不出手。这一套操作,熟悉吧?就是先抹黑,再架空,再逼迫。 五角大楼的身影更耐人寻味。最近他们频频渲染“中国造船业一骑绝尘”,表面上是呼吁提升美国海上力量,本质却是为军工复合体争夺资源。美国国内产业要找增长点,航天和无人机之外,造船业自然成了香饽饽。于是就出现了这种怪象:军方一边喊“中国威胁”,一边推动政府加码造船厂和海军预算。说到底,是拿中国当借口,给自己产业输血。 更讽刺的是,中美刚刚结束谈判,特朗普立刻放出“要访华”的信号。嘴上说要稳定关系,手底下却继续推高对抗。笔者认为,这种“两手牌”正是特朗普的惯性:一边要市场订单稳住选票,一边又要制造敌人来凝聚内部。谈判桌上他必须演得圆滑,台下他必须演得强硬。 问题在于,这种套路短期可能管用,长期却注定是消耗战。中美的博弈不是简单的贸易摩擦,而是全面的体系对抗。从港口到造船,从稀土到高科技,每一个环节都是棋盘上的子。特朗普能拉盟友一起玩,但代价是把所谓“自由市场”亲手撕碎,让全世界看清规则只是他们手里的工具。 笔者认为,中国在这种局面下的策略已经很清楚:不慌、不急、不退,能合作就合作,遇打压就还手。设立黄岩岛自然保护区是主动治理,中欧班列停摆后马上出手谈波兰,都是在用行动告诉对手:中国不是被动挨打,而是有能力塑造局势。 全球化不可能退回去,但它会换一套玩法。美国选择的是“选边站”,而中国走的是“合作共赢”。短期看,美国的阴招能制造噪音,能让某些企业受损,但长期看,这些动作更像是对中国全球布局的一次反向佐证:既然他们如此紧张,说明中国手里的牌并不轻。 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港口之争、造船之争、规则之争,最终拼的不是谁喊得凶,而是谁能稳住局面、掌控主动权。特朗普的阴招看似狠辣,其实更暴露了美国的不安。 参考资料 中美第四轮经贸谈判达成哪些成果!——2025-09-16 18:30:15 中华网
特朗普当了两回总统,终于发现一个问题:只要不跟中国对着干,美国就还是超级大国。
【1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