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太日报 古嘉伟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奥罗省,一场八十年前的战争仍在持续夺走生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里是太平洋战争的主要战场之一,而如今,遗留的未爆炸弹药已成为当地居民日常生活中的致命威胁。据统计,这些战争遗留爆炸物已造成约2.5万人伤亡。 1942年,一架美国B-17轰炸机坠毁在奥罗省的沼泽地中,当地村民伊恩·吉吉罗的祖父是目击者之一。“他当时非常害怕,因为那是村民们第一次直面战争。”吉吉罗回忆道,“但那只是个开始。”如今,随着亲历者老去,战争记忆正在消退,而危险却从未远离。 今年8月,巴布亚新几内亚政府与美国大使馆代表的HALO信托基金会签署谅解备忘录,启动一项耗资338万美元(约合2400万元人民币)的排爆培训计划。该项目将于下月开始招募学员,首先培训20多名当地人员勘察危险区域,随后教授使用金属探测设备,最终学习如何安全拆除和移除爆炸装置。 奥罗省省长加里·朱法亲身体验过这些遗留弹药的威力。“在调解部落冲突时,我差点被一把用二战手枪改装的武器射中。”他说道。更严重的是,这些爆炸物还侵占了农民宝贵的耕地,而农业正是该省80%的经济支柱。 在著名的科科达小径——当年澳大利亚军队在此击退日军——未爆炸弹药尤其密集。导游查理·林恩三十年来带领徒步者穿越这条路线,他证实:“虽然主要是小型武器、手榴弹和迫击炮,但它们无疑仍然是危险的。” HALO信托基金会此前已在所罗门群岛开展类似工作。当地排爆团队负责人卡尔文·塞塞表示:“我的家人反对我从事这份工作,但如果我们都害怕,那谁来保护我们的社区呢?”他遇到过年轻人将手榴弹当球扔的惊险场面,这凸显了安全教育的紧迫性。 专家指出,太平洋地区从未进行过系统的未爆炸弹药调查,真实污染规模仍是个未知数。研究员约翰·罗德斯特德提醒,国际社会对该地区的关注可能与大国外交战略有关:“当前中美澳在太平洋地区的竞争,使得该地区的战略重要性重新凸显。” 尽管国际政治格局变幻,但是对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普通民众而言,尽快清除这些潜伏在土地中的死亡威胁,才是当下最迫切的需求。正如朱法省长所说:“这个隐患始终悬在我们心头。”随着排爆培训计划的推进,这片土地上的战争记忆终将以另一种方式被铭记——不再是恐惧,而是重生。 注:本文为亚太日报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美国把五角大楼改回战争部,中国网友乐了:8年前我们就把军区变战区,省下的钱够造
【5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