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2019年,巴西欠中国的800亿国债还不上了,总统博索纳罗不知道怎么想的,和美国合作演起了“双簧”,然后想通过这种方式,赖掉欠中国的巨额国债。 巴西之所以在拉美地区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它的国土资源与历史脉络有很大关系,作为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它拥有超过两亿人口,横跨热带与亚热带,既有雨林,也有草原。 海岸线长达七千多公里,这为它提供了港口和能源运输的优势,铌矿、铁矿、森林、水力,这些都是令世界眼红的财富,巴西手里握着的牌不少,但能不能打好是另一回事。 巴西这个帝国并不长久,1889年军事政变推翻帝制,共和国才算真正诞生,20世纪中叶,军人独裁再一次让这个国家陷入专制,直到1985年,平民政府重新执政,巴西才逐渐走上现代民主的道路。 制度的转型带来了新的挑战,1989年,巴西举行了近三十年来首次全民直接选举,总统成为国家元首兼武装部队总司令。 从那时起,巴西的政治舞台不再只是军事人物的天下,而是多党竞争的结果,可问题是,民主制度并没有带来持续的繁荣,经济的波动、腐败的顽疾和治理的低效依旧困扰着它。 到了2018年,博索纳罗借着民粹主义的浪潮上台,他推翻了劳工党长期建立的政治格局,他的极右立场和强硬言论,让外界把他和特朗普相提并论,甚至称他为“巴西特朗普”。 这个称号背后,不仅是对他口号和政策的形容,更是一种对巴西政治方向的预判,一个拥有丰富资源的大国,在民粹与保守主义的驱动下,能否真的找到一条自救之路? 真正让巴西陷入焦虑的,是债务问题,2014年,国际油价从高点跌落,从每桶一百美元跌到三十美元,对于依赖“贷款换石油”的巴西来说,这几乎是致命打击。 合同要求它继续供油,但在低价下,供的油越多,亏得越大,巴西国家石油公司本就负担沉重,这下直接到了撑不住的边缘。 债务的压力不只来自石油合同,那几年,巴西的财政赤字逐渐扩大,对外债务累积到四千多亿美元,传言说它欠中国高达八百亿美元,可如果查数据,会发现真正的数字远低得多。 事实上,巴西和中国之间的贷款协议确实带有“优惠供油”的条款,也就是未来必须优先保证一定数量的原油出口给中方公司。 这在巴西国内引发了不少争议,被批评为出卖资源。但事情也没那么简单,2019年,Petrobras选择提前偿还部分贷款,金额虽然只有几个亿美元,但这让它解除了一部分供油义务,与其说是赖账,不如说是用还款来换取灵活性。 可即便如此,巴西的困境仍然没有缓解。债务是真实存在的,油价的不确定性也让国家难以获得稳定的现金流,债台高筑和经济疲软叠加,使得博索纳罗的政府急需寻找出路。 他开始把矛头对准外部,一方面塑造“中国占便宜”的叙事,另一方面试图通过靠近美国来获取新的支持,问题在于,这种策略究竟是务实的选择,还是一场危险的豪赌? 博索纳罗在经济困境中选择了一条颇为冒险的道路,那就是彻底向美国靠拢。他把中国描绘成“买走巴西土地和资源的外来力量”,鼓动国内舆论对华产生怀疑。 与此同时,他和华盛顿签下了军事合作协议,允许美军使用巴西的军事基地,这在拉美地区无疑是一个信号,巴西要做美国的前沿伙伴。 这种姿态让外界迅速给他贴上了“巴西特朗普”的标签,他的口号“巴西优先”与特朗普的“美国优先”如出一辙,政策风格同样强调民族主义和对外强硬。 可不同的是,美国是超级大国,有实力推动自己的优先,而巴西作为新兴市场国家,能否承受得住这样的冒险,存疑, 有人说博索纳罗和美国演了一出“双簧”,目的就是在对华债务上做文章。 可如果看具体情况,会发现这并不是铁板钉钉的事实,真正能确认的,是他在政治操作中利用了反华话术来转移国内矛盾,顺带迎合了美国的战略需求。 至于赖账,美国并没有明确站出来替巴西兜底,它更像是默许巴西在地缘棋盘上的冒进,借机牵制中国。 这也揭示了一个现实,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像巴西这样的国家常常被推上舞台,却未必能真正从中获益。 看似得到了美国的支持,实际上只是多了一顶“急先锋”的帽子,一旦局势不对,承担风险的还是自己。 债务危机的阴影并没有随着博索纳罗的操作而消散,最初中巴之间的石油贷款合作,本来是双赢的安排,但油价下跌与经济低迷让合作变了味。 博索纳罗想通过制造对立来摆脱困境,可现实给了他沉重一击,疫情席卷巴西,经济崩塌,本币贬值,失业攀升,美国并没有像他期待的那样伸出援手,囤积疫苗的特朗普政府甚至把巴西抛在一边,这让国内的不满更加汹涌。 最终,博索纳罗的支持率一路下滑,政权走到尽头,随着他下台,巴西在外交上开始回归务实,卢拉重返总统宝座后,选择与中国修复关系,签署了本币互换协议,还推动巴西企业更深入地进入中国市场。 (信息来源:看看新闻--博索纳罗当选总统 他为何被称为“巴西特朗普”)
全世界都在看,谁先跪。中国没跪,还把桌子掀了。中美约在西班牙谈关税、TikTo
【113评论】【15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