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阿三再一次刷新认知!印度人想要以456元包场成都一意大利餐厅,被女老板拒绝并曝光!据老板介绍,原以为来了大单,没想到这两名印度留学生提出星期六晚上包场要求,用于12人舞会,却只点了12份意大利面! 一份价值456元的商业提案,最近在成都的一家意大利餐厅里,激起了一场远超其价格本身的波澜。 这事儿听起来就有点不可思议。两个印度留学生,想在周六晚餐的黄金时段,为他们的12人团体包下整间餐厅办舞会。 他们点的单也很具体,六份肉酱面加六份黑椒牛柳意面,总价算下来大概四百五六十块。折合人均才38元。 但要求可一点都不少。不仅要店家清场不接待其他客人,还得负责把场地布置好,连灯光音响都得一并提供并调试到位。 这笔账,餐厅女老板怎么算都觉得不对劲。要知道,在成都这样的地方,同类包场动辄数万元,而三百八的人均消费,可能也就够买杯奶茶。 更别提周末黄金时段,餐厅放弃所有散客的收入,还要额外搭上人力物力去布置。这笔收入连覆盖运营成本都悬。 所以,从纯粹的商业逻辑出发,拒绝几乎是唯一的选择。这跟顾客是哪国人没关系,而是对市场规则最基本的尊重。 然而,如果仅仅把这事儿定性为“空手套白狼”式的占便宜,或许也忽略了背后更复杂的因素。 我们得看到一个大背景,如今的成都越来越国际化,入境的外国人数量正显著增长。仅今年一季度和七月份的数据就说明了这一点,来自泰国、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地的游客越来越多。 在这么多初来乍到的面孔中,出现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认知偏差,其实并不奇怪。 之前就有过类似的例子。有印度博主来到中国,习惯性地用本国卢比的购买力来换算,结果对物价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还有的博主因为受到当地人的友好对待,误以为自己成了大明星。这些案例都说明,类似的误判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这次的“456元包场”提案,有没有可能也是源于双方在不同文化和信息环境里,形成的“价值锚点”的巨大错位呢? 这事也给所有人提了个醒。对于商家来说,面对外国顾客的特殊需求,提前把服务范围和价格说清楚,能省去很多麻烦。 而对于游客,来之前稍微了解下当地的消费水平,也是避免尴尬的必修课。 本来这只是一次私下的商业沟通,但当女老板用带着点讽刺的语气,把这件事拍成视频公之于众后,整个事件的性质就变了。 它迅速从一个独立的消费争议,发酵成了一个触动公众敏感神经的社会议题。 网络上的声音几乎一边倒地支持老板,认为她这事做得有“骨气”,没有因为对方是外国人就妥协,守住了商业的尊严。 讨论的焦点也很快从“报价合不合理”,转向了“外国人在中国该不该有特权”的大讨论。 那份456元的提案,意外地成了一个载体,承载了大家对于维护平等、反对“崇洋媚外”的复杂情绪。“在中国的地盘,就得守中国的规矩”,这种观点成了舆论场的主流。 回过头看,这起风波既是一次价值计算悬殊的商业请求,也可能是一场跨文化沟通的误会,最终更演变成了一个关乎国民心态的社会符号。 它提醒着我们,在全球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在坚持原则、增进理解和引导情绪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是个值得深思的课题。 信息来源——中华网新闻《印度人想456元包场成都餐厅 餐厅老板:不行》
印度阿三再一次刷新认知!印度人想要以456元包场成都一意大利餐厅,被女老板拒绝并
经略简料
2025-09-15 09:37:3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