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份韩国KBS的纪录片《为工科疯狂的中国》在韩国到底有多轰动呢?这么说吧,这部纪录片的三个制作人在节目之后直接一炮而红,各种上韩国访谈,韩国观众直接反映‘这是今年看过的最可怕的影像”
以下就是这个节目组受采访的其中一篇采访稿——
“今年看过的最可怕的影像” —— KBS《人才战争》纪录片幕后故事
[采访] KBS《纪录片 Insight》〈人才战争〉第1、2部的制作人李二百、申恩珠、郑容在 PD
记者:李善弼
“KBS久违地发挥了收视费的价值”
有观众留下这样的评价,并通过KBS的YouTube频道慷慨捐赠了50万韩元。聚焦中国和韩国教育热潮,展现“为工科疯狂的他们”和“为医科疯狂的我们”的《纪录片 Insight》〈人才战争〉两集热度空前。
光是第1部〈为工科疯狂的中国〉,在YouTube上传5天就突破了57万次播放,目前仍在各类教育博主和社区里被热议。
作为延续长寿纪录片节目《KBS特别》的宗旨,2019年改版后的《纪录片 Insight》终于获得了观众高度认可。KBS也破例安排了制作组的采访。在7月30日上午,记者在KBS新馆会议室见到了第1部导演郑容在、第2部导演李二百、申恩珠,他们在27日刚完成了作为第3部的〈为工科疯狂的中国,为医科疯狂的韩国〉特别讨论会。
时隔10年才拿到中国采访签证
节目策划的起点是生成式AI工具 DeepSeek。在ChatGPT等美国AI平台火热之际,由纯粹中国技术开发的DeepSeek异军突起。当全世界议论纷纷时,制作组将目光投向了在中国掀起的理工科升学热潮,并同时想起韩国理工科冷清、医学热加速的现状,于是便展开了4月至6月的国内外取材。
李二百PD说:
“我们团队里有前辈正好有孩子面临大学入学,大家都说只往医学院挤。甚至听说有人考上首尔大工科却退学重考,只为了进医学院。那时我才意识到中韩差距如此之大。我们想把这种现实拍出来,没想到反响这么大。”
郑容在PD说:
“我们预料会有一些反响,但没想到会到这个程度。我花了几个月调查中国科技内容、邀请嘉宾,本来没觉得有多震撼,但观众反应却是‘这是今年看过的最可怕的影像’,可见冲击力有多大。”
最困难的果然是中国当地取材与嘉宾邀请。即使是著名外媒或驻华特派员,也几乎没有机会采访中国前沿科学家。能勉强拿到正式的采访签证已属不易。据郑PD回忆,这是“KBS继《超级中国》后,时隔10年才获批的采访签证”。
采访时的氛围也很特殊:“日常闲聊时还算轻松,但一到镜头前,他们立刻紧张起来,担心自己的发言对集体或国家造成影响。有的人甚至在采访当天临时消失。”
不过,能够采访到清华大学姚期智教授是重大成果。作为图灵奖得主,姚教授主导清华的“姚班”天才教育体系。“其他媒体完全无法采访到他,就连秘书室也说不清为什么会答应我们。”
1部:中国现状的震撼记录
制作组花了近两个月才勉强完成采访名单。最终,1部呈现了杭州重点学区为高考迁居的家长、引领高端产业的“杭州六龙”企业(如Unitree、DeepRobotics)等真实案例。
郑PD说:
“外媒资料非常少,像蒙着面纱一样。所以我们必须亲自去,把真实的现场拍下来。我们想成为观众的眼睛。高考的竞争比韩国高考还激烈,但同时也在探索多元化,比如通过数学竞赛等替代入学途径。”
2部:寻找替代方案,反而更加悲伤
如果说第1部引发的是“震惊和恐惧”,那么第2部〈为医科疯狂的韩国〉引发的更多是“悲伤”。许多优秀人才放弃工科,一次次复读,甚至考十次,只为进入医学院。一位科学家在片中感慨:“当人才集中在由资格证保护的职业时,那正是社会衰落的证据。”
过去韩国曾在1995年率先开发自动驾驶汽车,如今却有资深科学家因科研经费被削减而绝望、选择去中国。节目标题〈人才战争〉正是由此而来。
李二百PD说:
“真的感觉像一场战争,人才被抢来抢去。韩国人才流向美中,韩国则引进东南亚人才。这样的现实就是‘人才战争’。因此无法一味指责执着于医学院的学生和家长。”
他补充道:
“人终归不能忽视自身利益。中国的工科热也与就业好、创业明星受关注有关。但他们更多会谈到为国家贡献,这种氛围在镜头外也能感受到。40年前韩国也有过这种‘国威是家族荣耀’的氛围。”
申恩珠PD则说:
“我感觉韩国学生和家长选择医学院,不是因为贪图利益,而是出于生存焦虑。在采访一位延世大的年轻教授时,他明明科研能力很强,但妻子却拿他和医生朋友比较,他说得很苦涩,这让我觉得既遗憾又悲哀。”
纪录片的意义与局限
虽然有不少遗憾,但制作组一致认为,能原原本本呈现不同声音、不做马赛克或变声处理,本身就有意义。申恩珠PD说:
“作为时事教养类导演,总想传递一个明确信息。但我希望真正的讨论能在播出后继续下去,并且转化为具体政策。”
三位PD也强调,这次经历让他们重新相信纪录片的价值。虽然地面波媒体环境不佳,但能凭纪录片掀起如此大的话题,对年轻导演们是巨大的激励。
更多幕后
他们还提到,有观众质疑“既然说韩国为医科疯狂,为什么片中没有医生出现?”其实有拍,但担心引发“猎巫”,最终放弃。
采访中,他们遇到过:
考入KAIST后仍复读四次只为进医学院的人;
在大峙洞准备医学院长达10年的人;
首尔大工科毕业后,结婚生子,三十多岁又去考医学院的人。
申恩珠PD说:
“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觉得能把社会议题抛出来就是巨大成果。个人而言,我希望年轻导演们还能再次合作,做出更多作品。”
韩国与中国的反应截然不同
“人才战争”这个标题在韩国与中国的接受度完全不同。
在韩国,“医科疯狂”的副标题让很多大峙洞家长不愿出镜,但一听是“人才战争”,就愿意接受采访。
在中国,却因为“战争”一词引发警惕。当地协调员甚至建议改标题,于是暂用“人才共和国,天才们奔向中国”作为采访名义
DanielZhou
差评!不能让棒棒在发达国家的美梦中醒来
我爱你
并没有触给到中国医生的困境。
天星 回复 09-15 12:05
中国的医生社会地位和收入并不低,主要问题是医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