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杨尚昆的二儿子杨绍明,小时候很淘气,一直是中南海里的“孩子王”,就连

熹然说历史 2025-09-13 01:38:49

1961年,杨尚昆的二儿子杨绍明,小时候很淘气,一直是中南海里的“孩子王”,就连毛主席也非常器重他,甚至还直言:“这个杨小二将来可以当中央委员,候补期18年。” 一句玩笑话竟然预示了一个人的命运轨迹?当年那个在中南海里跑来跑去的淘气包”杨小二”,真的走上了与众不同的人生道路。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样的故事? 说起杨绍明,可能很多人不太熟悉,但提到他父亲杨尚昆,那绝对是响当当的名字。杨绍明1942年出生在延安,是杨尚昆的次子,在家里排行老二。 小时候的杨绍明确实很有意思,在中南海里被邻居公认为神童,一直是中南海的孩子王,学习成绩名列前茅。那个年代的中南海,住着不少领导人的家属,小孩子们经常在一起玩耍。杨绍明因为机灵聪慧,自然就成了孩子们的头儿。 毛主席在所有孩子里一直非常器重杨绍明,还曾开玩笑说”这个杨小二将来可以当中央委员,候补期18年”,因为他觉得杨绍明机灵、聪慧。这话虽然是玩笑,但也能看出毛主席对这个小家伙的喜爱。 不过,人生哪有那么顺风顺水的。因为偏科,数学成绩不好,杨绍明中考没有考上高中。这对一个一直被寄予厚望的孩子来说,打击可不小。杨绍明回忆说:“这是我人生经历中的第一次重大打击”,他每天耷拉着脑袋不敢看人。 关键时刻,还是毛主席给了他鼓励。1958年5月25日,杨绍明跟随毛主席等去十三陵水库,毛主席问他为什么没考上高中,得知是数学不好后,毛主席说:“没有关系嘛,你不要老是有干部子弟的优越感,没考上去接触工农群众也很好,干部子弟要和群众交朋友。” 这句话对杨绍明影响很大,他开始发奋学习,最终以平均分85分的好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历史系。 说到杨绍明的人生选择,确实挺特别的。按理说,以他的家庭背景,要么从政要么经商都不难,但他偏偏选择了摄影这条路。12岁那年父亲送给他第一台莱卡M2相机开始,杨绍明就迷上了摄影。 杨绍明学照相伊始就是拍人物,先拍父母,然后拍中南海里的其他领导人。当时,杨尚昆是中央办公厅主任,杨绍明几乎成了中南海里的一个摄影小帮手。谁家要合影,就会叫:“小二,给我们来张合影。” 毛主席、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都亲切地称他”小二”。这个称呼一直伴随了他很多年。 从1954年到1966年,杨绍明在中南海拍了12年。他拍过毛主席访苏时站在舷梯上挥帽告别的照片,1961年毛主席在首都机场和章士钊聊天的照片还入选了全国影展。 不过,好日子没持续多久。1966年,杨尚昆受到冲击,杨绍明的日子也不好过了。杨绍明被红卫兵拿长枪把脑袋扎破,昏过去后被扔在地下室里,幸亏同学晚上偷偷帮他把头皮缝起来才活下来。后来他被送到张家口的部队农场种水稻,又到河北隆化中学教书。 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杨绍明才重新回到北京,被分配到新华社担任摄影记者和编辑,工作8年后被评为高级记者。 1987年,杨绍明调到中央文献研究室,专门负责拍摄邓小平。他的组照《退下来以后的邓小平》获得第三十一届”荷赛奖”新闻人物类铜奖,这是中国内地摄影家第一次在该项世界大赛中获奖。 说起来,杨绍明这一生也算是印证了那句话:“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如果当年顺利考上高中,说不定他就按部就班地走上了从政道路,也就不会有后来在摄影界的成就了。 现在的杨绍明,曾任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世界华人摄影学会会长,在摄影界享有很高的声望。回头看毛主席当年那句玩笑话,虽然杨绍明没有当中央委员,但他用镜头记录了那个时代,用另一种方式为历史做出了贡献。 从中南海的”孩子王”到知名摄影家,杨绍明的人生轨迹确实让人感慨。你觉得人生的转折点真的是偶然吗?还是说每个选择背后都有其必然性?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

0 阅读:668
熹然说历史

熹然说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