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美防长重磅通话,美国防长没想到,中方一开口就划出一条红线。此前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思就提出,希望与中国防长举行电话会谈。 但当时中方正在筹备大阅兵,并没有给出明确答复,而这次中方同意接听美防长电话,董军防长直接划出红线,让美国明白中国的底线在哪里。 就在美方提出通话请求时,中方正在筹备一场规模盛大的阅兵活动,军方高层日程早已排满。这种“延迟回应”被国际媒体解读为中方对军事对话节奏的把。 当阅兵式上新型装备依次亮相,展示出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成果后,通话时机才最终敲定。这种时间上的安排,本身就传递出中方对军事交流的审慎态度。 中方划出的红线涉及具体领域。近期美军舰机在南海、台海的抵近侦察频次未减,仅上月就有三艘驱逐舰穿越台湾海峡,多架侦察机在南海岛礁附近盘旋。这些动作被中方视为突破安全边界的行为,因此在通话中明确要求美方停止此类危险举动。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同时提出建立危机沟通机制的具体建议,包括恢复两军战区领导通话、完善海上意外相遇规则等,这种“红线与通道并存”的表述,展现出既坚持原则又保持沟通的务实态度。 美方反应折射出其战略困惑。赫格塞思在通话后对媒体表示,双方讨论了“负责任管理竞争”的必要性,但未提及中方划出的具体红线。 这种选择性表述暴露出美方在军事对话中的矛盾心态:既希望通过沟通避免误判,又不愿在核心利益问题上作出实质性让步。这种矛盾在近期美军动作中尤为明显,一边声称要稳定中美关系,一边批准对台军售案,这种“说一套做一套”的做法,正是中方在通话中重点警示的对象。 通话后续影响正在军事领域显现。南海方向,美军“罗斯福”号航母打击群结束西太部署返航时,特意选择绕行菲律宾海而非穿越南海;台海方向,原本计划与台军联合训练的美军特种部队,临时取消了实弹射击科目。 这些调整虽未公开承认与通话有关,但时间节点的巧合性引发诸多联想。更深远的变化在于,中方通过这通电话向全球传递明确信号:在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问题上,没有任何妥协空间。 当太平洋的浪花依旧拍打着军舰甲板,中美两军指挥官的通话记录已载入历史档案。这通没有茶歇、没有寒暄的军事对话,用最直接的方式定义了双方互动的边界。 在全球化深度发展的今天,两个军事大国的沟通方式,或许正为新型大国关系提供着另一种注解。
中美谈判之后,贝森特出来讲话了!美国财长贝森特坦言,中国提出了非常激进的想法!9
【60评论】【11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