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一夜突袭基辅,这次打到了大鱼!乌克兰军方发出讣告,乌克兰首都美国爱国者防空导

万事浮华 2025-09-09 11:34:11

俄军一夜突袭基辅,这次打到了大鱼!乌克兰军方发出讣告,乌克兰首都美国爱国者防空导弹首席军事专家丹尼斯·萨昆中校阵亡。 9月6号那场800架无人机加13枚导弹的空袭,看着是俄军常规火力突袭,实则藏着更准的目标,那就是敲掉西方在乌军防空体系里的“技术钉子”。 第二天消息就出来了,乌克兰军方发了讣告,美国爱国者防空导弹系统的首席军事专家丹尼斯・萨昆中校没了。 这人可不是普通的士兵,他是乌军手里最宝贝的技术骨干,专门负责调试和指挥爱国者系统,据说当时导弹击中阵地后,他还冒着大火去抢救设备,结果弹头二次爆炸,把这位专家永远留在了那里,这事儿看着是个偶然,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俄军这是算准了才打的。 要知道爱国者导弹可是乌克兰的"救命稻草",美国送来的宝贝疙瘩,专门用来拦俄军的导弹,但这玩意儿技术太复杂,乌克兰兵根本玩不转,全靠萨昆这样的外籍专家手把手带着。 这些专家就像医院里的主刀医生,设备再先进,没有能熟练操作的人也是白搭,现在主刀医生没了,那套昂贵的"手术刀"能不能发挥作用,就得打个大大的问号了。 要说俄军怎么就这么准,能找到萨昆的位置?这背后的情报工作才真叫厉害,就在空袭前一个月,俄罗斯刚公布了从乌克兰总参谋部扒出来的绝密文件,里面连42个援乌国家的名单都列得清清楚楚,甚至具体到哪天送了什么武器、谁在负责接收。 这就好比打仗前先摸清了对方的底牌,连对方手里的王牌藏在哪儿都知道。萨昆这种核心专家的行踪,肯定早就被俄军的情报网盯上了,不然那么多目标,怎么就偏偏打中了他所在的阵地? 现在俄乌战场早就不是光靠人多的年代了,西方给乌克兰送了不少好东西,什么"艾布拉姆斯坦克"、"海马斯"火箭炮,账面上看着挺吓人,光美国就号称送了360辆坦克。 可实际上呢?真正能用起来的没多少,因为没人会操作。就像给小学生送了台超级计算机,他连开机都费劲。 所以这些外籍专家就成了乌军的"命根子",俄军也看透了这一点,专门捡这些高价值目标打。 之前在7月份,俄军就炸过一个外籍雇佣兵的营地,当时正在吃饭的100多号人全没了,里面有美国人、丹麦人,甚至还有台湾地区的武装人员。 这次打萨昆,和上次的路数一模一样——先通过情报锁定这些"技术核心"的位置,然后用精准打击把他们拔掉。 这种打法看似残忍,却一下子戳中了乌军的要害。要知道培养一个萨昆这样的专家,没个几年时间根本不行,现在战场上哪有那么多时间等新人顶上来? 这事儿也暴露了乌克兰的真实处境,仗打了这么多年,本土的年轻人死的死、跑的跑,兵源早就枯竭了。 现在能扛事的要么是外籍雇佣兵,要么是像萨昆这样的技术专家,这些人就像输血的管子,把西方的军事支援输送到乌军身上。 俄军现在一门心思要掐断这些管子,让西方的援助变成一堆废铁。从效果来看,他们确实做到了,萨昆一死,基辅的防空效率立马下降了不少,后续俄军的空袭成功率明显提高了。 现在的俄乌战场,早就不是前线士兵对拼那么简单了,背后是情报战、技术战、心理战的较量。俄军这次用800架无人机当幌子,实则猎杀关键专家,就是把现代战争的精髓玩明白了。 他们不用跟乌军拼消耗,就专打这些"高价值目标",用最小的代价断对方的臂膀,这种打法让西方很头疼,因为他们发现,不管送多少先进武器,只要俄军能精准打掉操作武器的人,援助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萨昆的死还有个更深远的影响,就是动摇了西方援助乌克兰的信心,本来很多国家对援乌就不太积极,现在看到自己派出去的专家都成了活靶子,估计后续的支援会更犹豫。 这正是俄军想看到的——他们打不起持久战,但可以通过这种精准打击,慢慢消磨西方的耐心,让乌克兰变成没人管的弃子。 可能有老百姓会问,这仗啥时候是个头啊?从萨昆这件事来看,恐怕还得拖很久,俄军找到了对付西方援助的新办法,而乌克兰又离不开这些援助,双方就这么耗着。 西方要是咬牙再派更多专家过来,俄军肯定会接着打;要是不派,乌军的防线早晚撑不住,这种僵局短期内很难打破,最受苦的还是两边的老百姓。 说到底,萨昆的死就是这场冲突的一个缩影——现代战争里,技术专家的价值比坦克大炮还金贵,而精准打击和情报能力,已经成了决定胜负的关键。 俄军这次突袭基辅,表面上是炸了个阵地,实际上是给整个西方援乌体系来了记重拳,这一拳打得准不准,过段时间看乌克兰的防空效率就知道了。现代战争早就不是比谁嗓门大、人多了,而是比谁更能掐住对方的脖子,显然俄军这次掐对地方了。

0 阅读:0
万事浮华

万事浮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