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赞]马英九终于体会到什么叫“冷板凳”!虽说马英九4次访陆,但一直没搞懂一件

纸短情长啊 2025-09-08 21:48:15

[中国赞]马英九终于体会到什么叫“冷板凳”!虽说马英九4次访陆,但一直没搞懂一件事:大陆对他的客气,根本不是因为他个人有多重要,而是出于对两岸同胞情谊的善意。 (信源:搜狐网——马英九大陆遇冷才明白:不是大陆需要他,是他高估了自己的分量!) 任何政治人物,都可以看作是一项特殊的资产,有其估值巅峰,也有不可避免的折旧曲线。马英九,就是勘探这条曲线最鲜活的样本。 想当初,2008年他上任时,简直是蓝营的一匹黑马,在岛内是绝对的绩优股。大陆这边也给予了极高的市场预期,各种“惠台”政策如同开闸放水,巨额的贸易顺差是真金白银的战略投资,面子给得足足的。 那时候,两岸之间迫切需要一个能对话的窗口。而他,作为坚持“九二共识”的门面,就是那座独一无二的桥,稀缺性决定了其高昂的价值。去年他去陕西祭拜黄帝时,那前呼后拥的场面,就是对他资产价值的最好背书。 然而,资产的价值损耗,往往不是因为时间,而是源于自身的经营策略。他执政八年,打了一套“不统、不独、不武”的太极养生拳。这种策略听起来很稳,但实际上就像个“渣男”,既不想分手也不想给承诺,慢慢透支了对岸的信任额度。 真正的转折点是2014年的“反服贸”运动。那是一个改变历史的岔路口,他手握一副好牌,却应对失据,最终把牌打成了“春天”。错过了那个将善意转化为实质进展的窗口,他的核心资产就开始了加速折旧。毕竟,人情就像信用卡,总有刷爆的一天。 于是,我们看到了今年6月14日开始的这次访问。从福建到甘肃,从海峡论坛到公祭伏羲,行程不可谓不重要,很多还是“头一遭”。但温差,比西伯利亚的寒流还要实在。 大陆官方的态度冷静且客套,没有了红毯,通稿甚至像AI写的,只强调欢迎“认同九二共识的台湾人士”。潜台词很明显:我们不再把宝押在某一个人身上了。网络舆论更是冷清,没上热搜,讨论连个涟漪都激不起来。 这种冷遇,不是针对他个人,而是因为市场环境变了。大陆对台的沟通版本早已迭代,当无数座官方、民间、文化、网络的跨海大桥已经建成通车后,他那座曾经唯一的独木桥,就显得有些年久失修了。 如今,大陆每年举办的体育、文化、科技交流活动,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台湾青年。当沟通渠道变得立体而多元,谁还会执着于一个象征性的“活化石”呢?他带着台湾青年来,与其说是搭建桥梁,不如说是在为自己所剩不多的政治资本,挖掘一点“历史定位”的宝藏。 他或许还能感受到历史的温度,就像退役的乔丹回到球场,人们会致敬,但不会指望他上场得分。从两岸关系的“活化石”变成一个“过气网红”,这过山车般的体验,恐怕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时代变了,关键的从来不是个人,而是大势。

0 阅读:63

猜你喜欢

纸短情长啊

纸短情长啊

纸短情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