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一颗重量超过七两,价值超过200万的野生老山参在东北被挖出,而且开挖

阳光少年万德努 2025-09-08 13:54:45

1981年,一颗重量超过七两,价值超过200万的野生老山参在东北被挖出,而且开挖时长白山电闪雷鸣,让众人感觉十分惊异,最终这棵山参被当做国宝收藏。 话说长白山脚下那片地儿,生活着不少靠山吃饭的人,王忠全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他出生在抚松县北岗镇,早年从山东闯关东过来,家里老四,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年轻时候,他就迷上了放山这行当,放山就是进深山老林挖野山参,风险大回报也大。他凭着对山林的熟悉,成了远近闻名的把头,意思是领队的那种人。年纪快五十了,手上全是老茧,脸被风吹日晒得黑黝黝的。家里条件一般,靠着偶尔挖到小货维持生计。他拉帮结伙时,总挑信得过的伙伴,讲究去单回双的规矩,避免单数进山出事。政策一松,长白山又能放山了,他心里有数,这是个机会。平时他教新人怎么辨认参叶,怎么避开猛兽,积累的经验全是从爷爷那辈传下来的。家住简易土房,冬天风大夏天雨多,但他就是爱这山,离不开这份活儿。1981年夏天,他决定带人上路,目标直指大黑山那片原始林子。 王忠全的日子一直围着山转,早年他二哥王忠华从老家来看他,顺带拉上邻居巩力新和董德双,这几个都是放山新手或老手混搭。他作为把头,负责路线规划和安全。进山前,他们检查工具,铁铲红绳样样齐全。家里人知道他这性子,劝不住,就叮嘱多加小心。他不抽烟不喝酒,精力全搁在山上。村里人说,他挖参的手法稳,眼睛毒,能从草丛里一眼挑出好苗子。家境清苦,收入不稳,但他从不乱来,守着老规矩。政策调整后,放山机会多了,他抓住这个,组织了这次行动。年纪虽大,但身体硬朗,爬坡过沟不在话下。伙伴们信他,因为他懂山情,不会瞎带路。 1981年7月,长白山放山季到了,王忠全带王忠华、巩力新和董德双四个进大黑山。那片林子路难走,树密坡陡,他们背着工具一步步往前。走了十来天,终于在北岗镇附近原始森林里发现参迹象。草丛露出一株叶片宽厚的野山参,王忠全判断这下面有大货。按照规矩,先用红绳绑叶茎,算是给山里打招呼。刚绑好,天就变脸,乌云压顶,雷声滚滚,闪电一道道劈下来,大雨哗啦砸地。现场四人衣服全湿,泥巴沾身,但没退缩。王忠全带头用小铲挖土,一点点松动周边泥层,避免伤根。雨水冲刷,土变软,手抓一把全是泥浆。雷鸣越来越响,一道电击中附近树,爆裂声震耳,他们身子一抖,继续干活。挖了两个多小时,铲子碰上硬根,他们用手指拨土,慢慢露出金黄主根。整个过程电闪雷鸣不断,众人感觉这参不一般,像山里在考验他们。终于挖出,重285克,按老秤算9.2两,根须密实,颜色鲜亮。雨一停,太阳冒头,四人擦泥巴,抬着参下山。这株参出土时那阵雷电,让当地传为异事,价值估到两百万,相当于当时普通人一辈子积蓄。 这事在放山圈子传开,王忠全他们没急着卖,按习俗先固宝,用棍子围住挖参区。开挖中,闪电照亮林间,雷声如鼓,雨点打在铲上叮当响。他们轮流上手,铲土动作小心,怕毁了须子。主根露出来时,长达十几厘米,枝杈匀称,专家后来说这参生长期上百年。雷电那刻,众人停手片刻,等天平静再动。挖完后,他们用苔藓包好,绑成参包,避免磕碰。下山路滑,他们互相扶着,篓里参稳稳的。这株参重超七两,稀罕得紧,开挖雷鸣让它多了层神秘。回村秤重,确认285克,商人蜂拥而来,出价两百万。但王忠全摇头,这参挖时天象异常,不是凡品。 挖出后,王忠全他们把参送到抚松县药材公司,公司领导一看,惊了,赶紧测重上报。专家鉴定,这参生160年左右,主根从明朝就开始长,药效顶尖。县里决定不让私卖,送国家收藏。没几天,博物馆人来,用特制盒装走,感谢他们贡献。参进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吉林厅,成国宝展出,供人参观。媒体报道,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报纸都登了,影响大。价值两百万那年头是巨款,但他们一分没拿,日子照旧。王忠全继续放山,带新人上路,守着老规矩。村里人议论,这事显出长白山参的珍贵,也让放山习俗更受重视。

0 阅读:1037
阳光少年万德努

阳光少年万德努

阳光少年万德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