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八路军营长缴获一件日军大衣,觉得材质不错,便送给杨成武。谁料,杨成武接过一看,脸色大变:“全军戒备,准备打一场恶战”。 杨成武投身革命后,很快展现出过人的军事才能。 年仅十七岁,他就已经担任团政委,在红军队伍里算得上是年轻的骨干力量。 后来,他一步步成长为大家公认的能征善战的指挥员。 抗战爆发后,他跟随聂荣臻一起在华北苦心经营,建立起晋察冀根据地。 在那片土地上,杨成武带队多次打击日军,打出了声势。 太行山一带的老百姓提起他,总会说“杨政委会打仗”,而日军则对他恨之入骨。 日军明知道正面较量很难讨到便宜,平时便像毒蛇一样暗中盯梢,一旦有机会,就准备下套子来要他的命。 凭着丰富的战斗经验,杨成武指挥部队常常能打出漂亮的胜仗,这在当时抗日战场并不多见。 但再老练的将领,也难免有走险的一天。 1939年的一场战斗结束后,部队缴获了一件日军的黄呢子大衣。 照理说,这本该是一次胜仗里颇有分量的战利品,可当大衣送到25岁的杨成武面前时,他的神情却忽然凝重起来。 大衣的里衬里有一条金线绶带和一块写着姓名的布牌,上面清清楚楚标着:辻村宪吉。 对许多人来说,这意味着敌军折损了一名大佐,自然值得高兴。 但杨成武心里很清楚,这件大衣背后埋着麻烦。 日军向来记仇,一旦有高级军官被击毙,他们往往会不计代价地报复。 想到这里,他当机立断,取消了原本准备的小型庆祝,把部队紧急转入战备状态。 果不其然,这件大衣很快成了另一场血战的导火索。 前来复仇的不是别人,正是刚刚晋升中将的阿部规秀。 他在日本国内被吹捧为“名将之花”,尤其擅长山地作战。 这一次,他心里盘算得很明白——打赢这一仗,就能风光回国,当上天皇身边的侍从武官。或许正因为这种傲慢,他把辻村的死看作是偶然事故,对八路军并没有真正放在眼里。 也正是这种轻敌心理,让他一步步走进了杨成武早已准备好的陷阱。 杨成武判断阿部必然会愤怒出击,于是提前选好了地形,在黄土岭布下伏兵。那里两侧是山,中间是一条狭长的沟谷,一旦敌军进入,便如同掉进了一个收口的口袋。 双方的较量,已经不单是兵力的比拼,而是一场意志和判断的较劲。 11月7日,战斗终于打响。 八路军团长陈正湘在高处观察敌情,忽然发现沟谷深处有一座独立的小院,屋顶上竖着一根天线杆。 他心里立刻有了判断——那就是日军的指挥部。 命令火速传到炮兵阵地,当时年仅18岁的炮手李二喜成了关键人物。 身边只有一门迫击炮,炮弹也仅剩4发,但全场的希望都寄托在这门炮上。 战斗打响的那一刻,山谷里立刻炸开了锅。 阿部规秀的部队原本以为八路军早就撤走,结果迎面碰上的是事先布好的火网。 机枪点、步枪阵地同时开火,山间回声夹着震耳的枪炮声,打得日军阵型立刻乱作一团。 杨成武在指挥部冷静下令,各个小分队分批开火,前堵后截,尽量把敌人压在沟谷里。 日军拼命想突围,但一冲到高地,就被压得抬不起头;往后撤,又被后方的火力封住去路。 阿部规秀很快意识到情况不对,亲自催促部下调头撤退。 但就在他带着警卫准备往山口移动时,一颗迫击炮弹突然落在他所在的小院附近,爆炸震得尘土飞扬。 紧接着,八路军战士投掷的手榴弹接二连三砸下来,其中一枚正好在他身旁炸响。巨大的冲击力让他当场倒地,再也没能爬起来。 随着阿部规秀被炸死,日军的指挥瞬间陷入瘫痪。 没有统一号令的部队彻底乱了套,有的慌不择路地往沟里逃,有的丢下武器趴在地上装死。 八路军趁势追击,整场战斗不到一个上午就结束了。 阿部率领的部队几乎全军覆没,黄土岭一役由此载入史册。
当时,陈云是最懂周总理处境的,他说:在特殊情况下,周总理有多种道路可以选择。一是
【27评论】【12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