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记载“十年,帝禹东巡狩,至于会稽而崩。以天下授益。”大禹为啥偏偏死在会稽这个地方?翻开地图一看就明白了,这地方离当时的中原权力中心足足上千里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爷子,拖着病体跑这么远,真的只是常规巡视吗? 《竹书纪年》里藏着句细思极恐的话:“禹居阳城,益居箕山”。你看,大禹生前早就把益安排到箕山当地方官了,明显是在削弱他的势力。而会稽一带是谁的地盘?正是大禹的嫡系部族聚居区。 我怀疑大禹临终前那场“诸侯大会”,根本就是场精心设计的权力交接仪式。他当着各方首领的面把位置传给益,转头就让亲信们开始运作。你们看看《史记》里那句“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像不像提前准备好的舆论通稿? 最精彩的戏码发生在三年服丧期后。益假装要把位置让给启,跑到箕山南面隐居。结果诸侯们突然集体表态:“我们不认益,只认先王之子!”这出集体逼宫戏,排练得未免太整齐了。 注意太史公埋的伏笔——“禹子启贤”。启真的比益贤明吗?《韩非子》说破真相:“禹传益,而以启人为吏”。老早就让启的班底把持要害部门了,这分明是爹给儿子铺路。 启的母亲是涂山氏。这个女人不简单,她娘家是江淮流域的大族,手握青铜兵器和战车制造技术。看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爵就知道,当时谁掌握尖端军工,谁就掌握话语权。 启能顺利上位,根本不是什么“民心所向”,而是实打实的博弈结果。他舅舅家的战车陈列在阳城外,各路诸侯敢不“朝启”吗?所谓禅让制的破产,其实是军事科技革命带来的必然,家族武装比部落联盟更好使了。 那些说启开创世袭制的人忘了,他爷爷鲧就是部落首领,这家族早就是实际上的世袭贵族。所谓禅让,从来都是在几个大家族之间转悠的击鼓传花。
"长平之战,廉颇守三年,秦军到底输在哪?"山西高平,长平之战遗址。考古队曾挖出
【2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