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的儿子郭暖醉酒后,把妻子升平公主打了,并说:“不要仗着你是皇上的女儿,我父亲是不愿意当天子罢了。”升平公主进宫哭诉,说郭家恃功犯上,大逆不道,皇帝的表现却出人意料。 郭子仪,华州郑县人。他不是皇亲国戚,是凭着一身军功,从刀山血海里杀出来的中兴名将。 安史之乱,大唐半壁江山沦陷,是郭子仪率朔方军,收复两京,扶大厦之将倾。 到了唐代宗李豫这一朝,他已是手握重兵的汾阳王,天下兵马,半出其门。 这样的臣子,是国之柱石,也是君王卧榻之侧的一头猛虎。 唐代宗李豫,是个在马背上逃过难、在刀口上舔过血的君主。他比谁都清楚,郭子仪这三个字的分量。 为了笼络这位功高盖主的将领,他做了一个决定:将自己最宠爱的女儿升平公主,嫁给郭子仪的第六子郭暖。 这是一场典型的政治联姻。皇帝想用儿女情长,锁住将帅之心。 然而,公主就是公主。升平自幼长于深宫,金枝玉叶,颐指气使惯了。嫁到郭家,她依然是那个说一不二的公主。 公公郭子仪见她,都得先行君臣之礼。郭家上下,没人敢惹她。 郭暖,是郭子仪的儿子,也是个血气方刚的将门之后。他敬公主,也爱公主,但他骨子里,还有一份男人的尊严。 矛盾爆发在郭子仪七十大寿那天。 郭府大排筵宴,贺客如云,郭家子孙,济济一堂。 唯独升平公主的座位,是空的。她觉得,自己是君,郭子仪是臣,君不必拜臣。 寿宴上,郭暖在兄弟们面前抬不起头。他一杯接一杯地喝着闷酒,心里那团火越烧越旺。 宴席散后,郭暖带着一身酒气回到房中。他问公主,为何不给父亲祝寿。 公主的回应,还是那套皇家的说辞,轻描淡写,带着一丝傲慢。 郭暖的怒火,瞬间被点燃。他指着公主的鼻子,吼出了那句要命的话:“你仗着你父亲是皇帝?我父亲是不想当皇帝罢了!” 话音未落,一记耳光扇了过去。 升平公主捂着脸,不敢相信。她从小到大,连重话都没听过一句。 她哭着跑出郭府,坐上车驾,连夜冲进了皇宫大内。 升平公主扑到父亲唐代宗的脚下,一把鼻涕一把泪,控诉郭暖如何殴打自己,如何说出那句大逆不道的话。 在她嘴里,这已经不是夫妻吵架,这是郭家要谋反的前兆。 唐代宗听完了,脸上没有一丝波澜。他静静地看着哭成泪人的女儿,缓缓地说:“他说的是实话。” 公主的哭声戛然而止。 唐代宗继续说道:“郭子仪如果真想当皇帝,这天下,早就不是我们李家的了。” 一句话,点醒了梦中人。 此时的郭府,已经天翻地覆。郭子仪听说了儿子的混账话,吓得浑身发软。他知道,这八个字,在任何一个朝代,都够郭家死一万次。 郭子仪没有片刻犹豫,立刻叫人把郭暖捆起来,像拖死狗一样,亲自押着,连夜赶往宫中请罪。 当须发皆白的郭子仪跪倒在金殿之上,叩头泣血,请求皇帝赐死自己和逆子时,唐代宗却走下龙椅,亲手扶起了这位老臣。 他看着郭子仪,笑了。 “不痴不聋,不作家翁。”皇帝拍着郭子仪的肩膀,语气轻松得像是在谈论家常,“儿女在闺房里吵架说的气话,咱们做父母的,怎么能当真呢?” 一场足以掀起朝堂地震的政治危机,就这么被他轻描淡写地化解了。 郭子仪被请入内殿,君臣二人对饮。皇帝没有再提一个字,只是不断地劝酒,安慰这位受了惊吓的老臣。 郭子仪回到府中,惊魂未定。他知道,皇帝宽宏,家法却不能废。他叫人把郭暖拖到庭院中,按在地上,亲自执杖,狠狠打了几十下。 这一顿打,是打给郭家所有人看的。要他们记住,郭家一日是臣,就终身是臣。 风波过后,升平公主不再骄纵,郭暖也变得沉稳。夫妻二人,和好如初。 这件事,后来成了戏文,名叫《醉打金枝》。戏文里演的是家长里短,但戏文背后,是一个皇帝和一个功臣之间,用一场家庭纠纷,完成的一次心照不宣的政治默契。 唐代宗用他的宽容,换来了郭子仪的死心塌地。郭子仪用他的请罪,回报了皇帝的信任。 大唐的江山,就在这一次次的“糊涂”与“清醒”之间,得以延续。
万历皇帝的女儿寿宁公主新婚燕尔之际,夫妻俩耐不住寂寞,在没有告知“管家婆”梁盈女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