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谈泳池排水口吸人事故#【#专家称严格按标准不会有吸人事故#】近日,话题#7岁女童疑被小区泳池排水口吸入身亡#登上热搜,引发关注。据媒体报道,9月5日,清城区应急管理局的工作人员称,该事故造成一个七岁的小女孩死亡,事发后街政第一时间与家属沟通开展善后工作,事发三天内政府成立了联合调查组,目前事故还在调查中,待调查结束后报告会挂网公示。据上观新闻9月6日报道, 国家泳池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给水排水专业总工程师赵昕早已关注到这类事故的出现,“排水口吸人的事故,几乎每年都有”。并非所有泳池都潜藏吸人的风险。赵昕提到,泳池有多种水循环模式。业内在设计大型公共体育中心的比赛用池时,一般会优先选择“逆流式循环”:池水从岸边溢出,经由循环后,再从池底进入泳池。这样一来,泳池在日常运营时,底部只有进水口、向上排水。然而在一些设计标准较低的健身中心、酒店等经营场所,管理者更青睐池底直吸的“顺流式循环”:一般进水口在池壁上,池底设置排水口,由循环水泵直接抽水,于是有了向下的吸力。
在2017年的《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中,“每个排水口的盖板都有严格规定。”赵昕指出,盖板缝隙的尺寸不能大于8毫米,每个缝隙的水流速度都要小于0.2米每秒。“这只是一条底线。”赵昕说,大家在计算时会更加保守,把速度降一点,把排水口的面积再加一些,保证人的手脚无法吸入、卡不进去。一旦有排水口失守,“每一个池子的排水口数量必须有两个,而且不能串联在一个水泵上。”赵昕说,这样另外的排水口能继续正常工作,只要吸力有缝隙释放,就不会出现拔不出来的“真空效应”。两个排水口的间隔还要大于1米,“人一坐上去,不会把两个口都挡住。”他补充,最后还多出一条兜底措施:岸边要装有停泵的紧急装置,能够在极端情形中按下按钮,让排水口的吸力立刻消失。“严格按照标准去设计与施工,基本不会出现吸人事故。”赵昕感到无奈,“再加上完善的运营管理,事故是完全可以杜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