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队》:好多人没看懂,为何抗联到了1940年就坚持不下去了?关于这个问题问过周保中,主要总结了四个原因。
九一八事变后,1931年东北沦陷,日本在东三省建立了伪满洲国,几乎把整个东北变成了自己的后方基地。
日军在东北的驻军规模是逐年扩张的,到1939年已经超过50万人,还配套了严密的警备、特务和经济封锁体系。
抗联是在我党领导下最早开火的抗日武装之一,其斗争环境之恶劣、生存条件之艰苦,是全国罕见的。
第一个原因非常现实, 是敌强我弱。
抗联前期规模最大的时候有三万多人,但对面是几十倍于己的日伪军,装备差距还非常悬殊。
抗联的武器主要靠战斗中缴获,日本关东军的司令部档案里都记下了,敌人自己都承认“满军乃供应我军武器弹药之部队”,虽有夸张成分,但确实说明抗联没有稳定补给,战斗打得越多,消耗也越大。
长时间的高强度作战让抗联不断减员,特别是1938年至1940年,日军发动了几轮大规模“讨伐”,动辄数万人围剿几百抗联战士,就像用铁锅扣住蚂蚁一样,留给抗联能周旋的空间很小。
缺少牢固可靠的根据地,是第二个致命原因。
抗联不像南方的八路军、新四军那样有完整的根据地体系,东北是敌占区,日伪的“集团部落”政策强制迁移了几百万百姓,把游击根据地人源和物源掐断,他们不光是要在野外作战,连招兵、养伤、屯粮的地方都没有。
日军还把关东大地切割成无数封锁圈,抗联部队只能零散地依附在林区和边境,这使得他们没法像根据地部队那样发展生产自给自足,也难以聚集大部队进行配合作战。
同样棘手的,是第三个原因,信息不畅。
抗联长期缺乏无线电台,和中央、其他战场部队的联系时断时续,很多时候只能靠人送信,而这些信使要穿越敌人一道道封锁线,牺牲率极高。
1939年,冯仲云冒死去苏联联系党中央,就是为了打通这条指挥链,但在此之前很长时间,战区之间只能各自为战,没法形成统一协同的合力。
这就意味着,哪怕某支部队抓住了打击敌人的好机会,也没法让其他部队配合形成战略威胁,更多只能打一些局部的消耗战。
第四个原因则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环境恶劣。
东北的冬天通常是零下三四十度,抗联是游击作战,不能生火,怕暴露目标。
战士们经常穿着破棉衣、包着马皮的脚走雪山林地,野菜、树皮、草根都能当口粮,杨靖宇将军牺牲的时候,胃里连一粒粮食都没有。
冻伤截肢、大面积疾病在当时的抗联队伍里并不少见,既要躲避敌人、又缺粮少药,还经常断补给,消耗日积月累会逼到极限。
到了1940年,这四个因素叠加在一起,就像四道锁把抗联逼进死胡同。
所以当时的最佳选项,就是退入苏联保存有生力量,换一种方式延续战斗。
抗联撤入苏联远东地区后,整编为苏军第88旅,接受苏联的军政训练,学习各种现代作战技能,从爆破、发报到空降都有人掌握。
1945年,抗联踏上“归队”之路,在苏联出兵东北时其配合作战,在最后的反击阶段打出了极大作用,不仅为击溃关东军、光复东北作出贡献,也为解放战争抢占东北战略主动权打下坚实基础。
今天看《归队》,如果不了解这些历史背景,很容易误以为1940年的撤离是投降或者失败。
实际上抗联早期的连年苦战已经拖住了日本大量兵力,迫使他们在东北保持大规模驻军,这直接推迟了日军南下全面侵华的步伐。
可以说,如果没有抗联在绝境中打下的硬仗,全国抗战的战略态势就可能完全不同。
如今东北抗联纪念馆里那些锈蚀的枪械和棉絮斑驳的军服,无声诉说着这段历史的重量。
用户10xxx98
东北抗联是英雄中的英雄!
冲锋陷阵 回复 09-06 13:55
确实,以前我只懂我们桂军粤军川军家家挂白绫,但在了解东北抗联的历史后,我才懂他们有多么不易,那种环境堪称绝境,绝望到大家几乎看不到胜利的希望,我有时在想,我宁可在正面战场战死,也不愿在毫无希望的境地煎熬,所以即使现在看到了最终结局,但那种环境我估计也坚持不下来,不做汉奸退出队伍可能是最好的结局了[哭哭]
浮云遮忘眼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日伪特务伪装积极分子,甚至取得敌占区各厂矿学校地下组织的领导权,在明显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号召地下党员,积极分子和潜在的积极分子,与日伪明面抗争从而被一网打尽。抗联在外无粮草弹药,内无根据地,敌占区我方组织几乎被敌扫光的情况下,失败不可避免[大哭][捂脸哭]
浮云遮忘眼 回复 09-07 09:43
我的回复都被吞了,有些人那是见不得说果党不好[拍手]。知道鬼子叫大和族很好,我一般叫它们和人族[静静吃瓜]。那老张被杀后,张小六子虽然不成器,那请问对当时东北军下达不抵抗命令的究竟是谁啊???
浮云遮忘眼 回复 09-07 07:42
一知半解装啥啊?石原作为侵华不扩大派仅为少数,其主张徐徐图之,更显阴毒。东条等战犯则是典型的激进派为多数,日寇参谋历来有下克上的传统,其用一个旅团的兵力冒险,居然还得逞占了东三省。当时东北军内部矛盾激烈,内部被日寇渗透得跟筛子一样。北大营驻军的武器弹药按上面的命令被清点入库,只能空手站着死,那阁下猜猜是谁下的命令呢?
用户10xxx08
东北人抗日,是以个人和小团队,与一个为侵略中国做了几百年准备的国家以命相搏。其艰苦程度绝无仅有,超出了今人想象。为最后战胜日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cc 回复 09-06 21:32
赵尚志、李兆麟是辽宁人
烟雨遥 回复 09-07 08:05
还有吗?
用户10xxx08
为所有反映东北人抗日的作品一一点赞!
用户16xxx34 回复 09-07 13:59
我晕,你太敏感了吧。我说全民族,包括东北啊,你怼我干嘛
大漠 回复 用户16xxx34 09-07 15:03
误会了,抱歉抱歉
招财猫
就冬天怎么在野外作战这点,就根本没法坚持。自然这个天敌,在本身社会环境就差的情况下,成了无解!
乆亍 回复 09-06 17:40
所以,志愿军在朝鲜作战也非常艰苦[点赞]
用户10xxx14
要什么没什么能够活下去就不错了。
幸福他如随影形
东北的日军甲种师团就有6-8万人,还有其他40多万部队,东北抗联的艰苦程度就可想而知了。
飞翔的风帆131 回复 汉哥 09-06 17:45
他们围剿这个广东哥,吹牛逼太厉害,影响日本人
汉哥 回复 09-06 17:37
日军主力在东北有正规军60多万,他们围剿谁?
改个网名
东北不光有张学良,也有马占山,赵尚志,陈瀚章,当然还有最著名的那位河南人,和另一位四川巾帼,不知道是谁的先去面壁,再去百度吧!
铁军 回复 09-05 21:21
杨靖宇烈士!赵一曼烈士!
帝国时代
东北抗联的作战环境是整个中国最艰苦的,在让人无法想象的困境下坚持战斗,他们的伟大已经没有合适的词汇来形容。
sunfirelv
条件太艰苦了,内无给养外无援兵
叼大全
看过王明贵的一本回忆录,记录了很多战斗,的确是艰难,最爽的就是打下鬼子的辎重,然后有冻饺子吃,还有子弹补充
宁静致远
东北抗联面临的环境太残酷了,42年大旱灾,河南饿死了许多人,日寇又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冀中根据地失去了,八路军也减员了许多,大家都摘叶子吃,彭总开会时却叫大家躺在坑上,以免浪费力气,大家看抗战史。整个43年,八路军基本没有大规模的战斗,只有敌后武工队,地雷仗之类的,到44年才恢复元气,可想而知抗联的困境了,几万人的部队只剩一个营所以只好撤到苏联,潜伏在东北的零星部队不算
铁马冰河
完全的敌占区,全凭深山老林和敌周旋,没有补给,太难了
游鱼
失败就是失败,毕竟在美国政治贷款机床石油化工大力支持下,40年的东北日军是最强大时期。抗联的英勇牺牲永远铭刻在中华历史中!
用户10xxx18
汉奸和叛徒太多,特别是伪满洲国建立后,围剿更加落地,原有的通过建立秘密营地补给的办法彻底被破坏,山里的百姓被强制下山进屯子,冬季的林海雪原里很难找到食物,就很难再坚持了。
夏天
艰苦卓绝的斗争
人做天看
跟长征时留在国统区的战士一样难难难,都是英雄
用户11xxx18
个人觉得当时的东北条件,敌人的策略造成了很难发动群众,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人中利己性被敌人利用放大。
钍锚
还有一个主要原因汉奸太多,杨靖宇将军等主要将领都是被汉奸出卖的
用户95xxx95
你把南方的游击队拉过来或者这么说吧,你就把八路军三个师拉过来也没用,东北是日本入侵关内的根据地,你没有群众基础根本在东北立不了足,再加上要面对的还是关东军,早期的关东军还是很强悍的
用户10xxx69
抗联最强时期也就3万多人。而日本关东军有近百万。还有为鬼子卖命的伪军和汉奸们。总数超过百万。抗联以3万对抗百万日伪。能坚持数年已是很了不起和很不容易的…
命运顽童的拼图
赛德克巴莱是近年来台湾拍的最好的抗日电影,尤其是女眷上吊节省粮食那一幕。而抗联的环境,比电影里的环境还要艰苦,而且持续时间更长!所以抗日最苦是抗联,没有之一!
风儿
汉奸太多
zxyemoren
单独的根据他很困难,最后能生存的大多都是与外界接壤的地方,如苏俄与朝鲜韩国与河北省等交接的且薄弱区域
万舞
还有一个——打游击必须有根据地才行,而东北那地方冬天是真的冻死人啊!而且那年头更是地广人稀,鬼子伪军只要用优势兵力卡住了城市和大一点的自然村镇,抗联战士真就没多少活动空间了!
冲锋陷阵
想起韩国电影暗杀李政宰最后那句话“我没想到啊,我没想到还会解放胜利”[哭哭],当时至暗时刻的东北,抗联战士想坚持下来是真的太难了,致敬东北抗联,致敬我们的先烈[祈祷][祈祷][祈祷]
XChenYK
还有个重要原因,汉奸、叛徒和告密的走狗太多了
用户17xxx67
抗联是最艰苦的,红军长征时留在南方的游击队也很艰苦,连陈毅元帅都想到过牺牲
蓦然回首
百度东北抗联,从31年几百人发展到37年巅峰3万多人,到40年不足1千,部分进入苏联,45年跟部分八路整编到7万。但是战绩超猛,32-37年歼灭日军10万,38-45年又歼灭7万,注意不包含受伤。最大战役只有几次歼灭数百日军,14年抗战平均每天击杀33个日军。日军阵亡17万,起码伤几十万,东北百万关东军被几万游击队干掉一半?是不是不可思议…
划船上高山
主要是伪军太多了,要不然日本人才有多少
重重滴
满虫配合鬼子打压抗联!
巨巨
主要是和外界联络中断,无法及时获得支援。早点获得苏联的支持多好啊。
yfg 回复 09-06 18:43
这个时候苏联的援助断了吧?苏日议和了,签了互不侵犯条约。这个因素对抗联可能是最致命的
巨巨 回复 09-06 18:42
只是明面上的,边境冲突照样搞得很大。向苏联求助,肯定愿意帮我们的。
人民群众
里无粮草外无救兵,能跟日军周旋九年实属不易,抗联绝大多数人不是牺牲就是叛变投敌了…东北抗日远比七七事变之后的抗日要艰难得多
cc
东北气候太恶劣了,很难想象抗联在这种环境下能坚持这么多年的战斗,从心底里敬佩这些英雄。致敬赵一曼、杨靖宇等抗日烈士
用户12xxx69
你少说了一些,关键是日伪特务混入抗联队伍之中,连赵尚志身边的人都有敌特!
临冬
最主要的是当时的老百姓经历军阀混战今天你是大帅,明天他是草头王!苦不堪言!来了个日军只要能让大伙活下去抵抗的人也就没那么多了!加上又是敌占区生存几率更低了
各姿各雅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的原因:东北叛徒汉奸太多了,许多抗联战士包括杨靖宇将军就是被投敌的战友及当地老乡出卖的!
信州司马
伪满地头蛇索伦山林队,卖力得很,抗联被他们逼得无处可藏。
甲壳虫
现在也在用
凭海临风
绝境求生!
用户10xxx17
致以敬意
zyr17
东北是大平原,大多数东北人和资源都在平原,相对稳定的情况下,以平原的人力和资源,围剿山上和森林里的一小群缺衣少食的抵抗者,肯定是必胜的。游击战只能在山地多于平原,人口和资源都分散在山里的情况下实现。
蓝天白云121203
东北44年的时候工业能力就已经超越日本本土了,开拓团都有好几百万人了,人种替换稳步进行,你在全是日本人的地方怎么打游击?
用户10xxx07
最主要的是抗联长期没有归中央领导,缺乏有效的指导和整体的战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