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济南,“黄河北”的意义早已今非昔比。
曾经,那里意味着偏僻与不便;现在,那里承载着希望与未来。
四年多前,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获批设立,成为省市推动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战场,和落实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的主阵地。
带着如此光环,起步区平地而起。
无论是产业落地、桥隧通车,还是基建更新、活动举办,每有动作必是本地热点。
红利叠加又加拼搏奋进,起步区也跑出了实打实的好成绩——2021-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跃升至527.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3.3%,四年累计总投资突破20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6.6%,去年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00亿元。
另有一项数据:四年来,起步区(直管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01.7%!可以说是以连年翻番的势头一路狂飙。
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起步区成形起势的背后,工业“引擎”功不可没。
01
数据扎实,得益于产业方向把控得扎实。
顶着未来希望之城的美誉,起步区的产业布局并没有一味求新务虚,而是非常务实地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
根据发展实际,起步区确定了工业领域“5+2”主导产业链条,其中5包括济南市13条产业链中的新能源装备、高端数控机床与机器人、专用装备、人工智能产业等,2是起步区的特色产业链,包括能源供应、核技术应用。
明确了方向,起步区三步走的“打法”同样务实。
对于“有优势”的2条产业链,龙头项目体量大、行业引领性强,已初步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接下来就是继续服务爱旭等领军企业做大做强,加速释放产能,及时掌握企业战略投资动态,引导企业加大工业技改、科研创新、增资扩产,着力打造标志性产业链。
对于“有基础”的专用装备、能源供应2条产业链,链条完整性、高端化水平有待提升,因此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核心技术和薄弱环节,做好上游招引、下游配套,增强产业竞争力。
对于“有发展前景”的3条产业链,即高端数控机床与机器人、人工智能、核技术应用产业链,与未来产业前瞻布局紧密相关,于是抢抓风口,加快招引培育一批支撑性好、带动作用强的骨干企业,形成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集群。
这类的具体案例不胜枚举。
比如,去年落地的山东能源钙钛矿光伏电池项目已建成100MW中试量产线,技术水平达到行业一流,填补了长江以北平米级钙钛矿光伏电池研发制造领域空白。
再如,国家电投黄河流域氢能产业基地项目,年产能各1000台(套)的水冷发电燃料电池、水冷车用燃料电池、空冷燃料电池及系统三条生产线全线有序运行,搭载起步区燃料电池的商用车已推广至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区,氢能应用场景持续扩大。
一个个项目正是一粒粒产业的“种子”,播散在黄河北岸,然后在春风拂过后迸发出盎然生机。
02
作为未来之城,踏稳脚步的同时自然要有超前的视野和谋划。
起步区《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产业机会清单》等政策文件,构建了其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
围绕中新济南未来产业城规划建设,起步区编制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超前谋划布局未来信息、未来空间、未来能源3大产业方向,构建以中新济南未来产业城为核心科研区,山东未来产业园为孵化转化区,崔寨、大桥等为联动落地区的“1+1+N”的未来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发展未来产业要有科技支撑和人才基础。
围绕创新链、人才链与产业链相融互促,起步区打造了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落地中科系院所、山东氢谷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等6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济南先进动力研究所获批全国重点实验室济南基地,落地国际首台高空模拟细分领域试验平台装置。中科核技术研究院在医学影像、工业检测等领域实现关键部件国产化和产业化。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山东大学合作共建的中新绿色科技研究院实体化运行,启动“森蓝港”绿色科技元宇宙发布空间建设,加快推进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创新要素资源也随之加快汇聚。这片发展热土已经集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2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7家,拥有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及瞪羚企业74家;累计获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立项30余项,辖区企业关键技术攻关能力持续提升。
同时,引入院士团队2个,新增市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25人,硕博士及以上高层次人才580人,青年人才4000余人,进一步激发产业创新活力。
技术和人才来了,产业的兴旺自然水到渠成。
03
除了实打实的项目落地,起步区保障产业发展的“服务水平”同样可圈可点。
贴心的服务是有始有终、一路相伴的。
起步区出台《进一步优化项目全生命周期推进服务机制工作方案》,提升项目谋划、落地、建设、见效的全流程服务水平,有力保障了重点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工程、山科人工智能和高端装备产业科技园等产业项目配套设施建设。
得益于此,今年1-7月,起步区18个省级重点实施类项目投资完成率85.7%,33个市级重点项目投资完成率84.8%。
贴心的服务还是将心比心、务实高效的。
起步区积极响应国家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制定支持产业发展政策包,系统构建产业政策服务体系,在提高招商精准性的同时,支持域内优质存量企业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实现“老树发新芽”。
济南鼎点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于银就曾“现身说法”——起步区不仅为企业规划了智能工厂建设用地,还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支持政策。“今年在区里牵线搭桥下我们正在与济南两所高校合作共建研发平台,设立了济南市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拿到100多项专利成果。政府的这种‘扶上马、送一程’的做法,让我们民营企业特别有底气。”
一项项的工作落到了实处,让产业扎下深根、茁壮成长。不同的产业相互配合、共同成长,如同是各个类型的零部件在大河之畔完成组装,装配成一颗动力澎湃的强劲“引擎”。轰鸣声中,起步、加速、崛起,直冲云霄!(济南日报·爱济南记者:卢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