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韩国专家太敢说了!他表示如果美国把所有军事力量都集结起来去攻打中国,就算是1

银河漂流之舟 2025-09-01 01:22:39

这个韩国专家太敢说了!他表示如果美国把所有军事力量都集结起来去攻打中国,就算是11艘航母都出动,再带上所有的先进装备,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胜利! 一位韩国学者的判断,为全球战略界带来了不小的震动。 首尔大学教授金荣敏在内部研讨中提出,即便美国动用其全部十一艘航空母舰攻击中国,结果也将是一场毁灭性的失败。 这个论断听起来十分极端,但它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指向了支撑现代战争的几个核心支柱正在发生的深层变化。我们有必要审视其背后的工业基础、技术能力与联盟体系,这些领域正显现出清晰的结构性裂痕。 现代高强度军事行动的本质,是工业能力的直接对抗。一个“致命时差”正成为美军持续作战的根本制约。 乌克兰的战事清晰反映了美国军工产能的窘境。其全年生产的“标枪”导弹,仅够乌克兰军队消耗大约两个月。雷神公司每月生产一万四千发155毫米炮弹的目标,也面临着巨大压力。 中国一条智能化的制导炮弹生产线,每日产量便可超过两千枚。 这种产能上的巨大差异,在后勤补给环节被进一步放大。美军舰艇若在前线耗尽弹药,需要经历长达十八天的航程返回关岛补给,这是一个漫长且危险的空窗期。中国的导弹制造基地距离东部沿海前线仅约四小时车程,几乎可以实现不间断的火力支援。 更深层的脆弱性存在于供应链的源头。五角大楼的内部文件早已指出,F-35战斗机的生产,依赖从中国进口的一百三十八种核心稀土材料。美军西海岸的军工基地,超过七成的稀土同样来自中国。一旦这条供应线中断,其先进的武器生产就将陷入停滞,战争潜力也会随之衰减。 数十年来美国航母战斗群是全球海洋力量的标志。一系列非对称技术的成熟,正在重塑海战的规则。以东风-26导弹为代表的打击系统,拥有超过五千公里的射程和十八马赫以上的末端突防速度。它成功将西太平洋的大片海域,变成了一个高风险区域。 五角大楼的内部兵棋推演显示,在类似的饱和攻击下,美军航母的生存概率低于百分之二十。 这意味着航母的有效作战时间,从过去的数日被压缩到以小时计算。战场本身也正变得前所未有的透明。由岛礁雷达、北斗系统以及吉林一号亚米级遥感卫星星座构建的全域监控网络,让潜艇这类传统上依赖隐蔽性的水下力量几乎无所遁形。 未来的海战形态也在演变。中国的076型两栖攻击舰采用电磁弹射技术,其舰载机出动效率比美国福特级航母高出百分之十七。 它还能指挥上百架无人机协同作战,这预示着一种超越传统航母对决的全新作战模式。歼-20战斗机的月产量达到十二架,高于F-35的八架;055型驱逐舰的年产量,相当于美国同类舰艇五年的总和。这些都显示出力量对比的实质性变化。 国际政治中,联盟的承诺会随着现实利益的变化而调整。金荣敏教授指出了韩国的现实困境,其首都首尔距离朝韩军事分界线仅四十公里。 这种地缘上的脆弱性,决定了韩国极力避免卷入遥远的冲突。这种基于自身利益的风险规避并非个例。在2024年的美日“东方之盾”联合军演中,日本自卫队为己方力量划设了远离台海核心区域三百公里的安全范围,姿态十分谨慎。 深层原因在于经济的紧密联系。中国是日韩等国不可或缺的经济伙伴,占据韩国四分之一的出口市场,并为日本汽车产业提供三成的关键零部件。 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在美国对东盟加征关税的背景下,依然选择与中国签署贸易协议,并称赞中国是“值得信赖的合作伙伴”。这种深度捆绑,让任何军事对抗的经济代价都变得难以承受。 在这种背景下,台湾的处境就显得十分微妙。 美国对其军售策略充满了交易色彩。台湾采购的M1A2T坦克,价格高达一千二百万美元,远超美军自用的八百万美元,其贫铀装甲还是性能削弱的出口版本。台湾购买的“标枪”导弹,操作密钥需要每季度向美方申请更新,作战数据还会实时传输至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服务器。 美国甚至反手向台湾的半导体产品加征百分之三十二的关税。这些事实表明,台湾在美国的战略中,更像是一个收集数据、测试武器的试验场,而非一个受坚定保护的伙伴。金荣敏那句“美军撤退时不会提前通知台北”的警示,也因此显得格外真实。 回顾金荣敏的“航母必败论”,其价值不在于预测的绝对精确,而在于它敏锐地指出了支撑军事力量的工业、技术与联盟三大支柱正在发生的系统性动摇。 2024年演习中,山东舰甲板上出现的二维码,扫码后显示“归来吧,亲人”以及“绝不会将武器对准同胞”的信息。 这传递出一种双重信号:背后是足以改变战局的硬实力,面向的却是超越军事对抗的文化与人心。这场力量的博弈,其砝码早已不只是钢铁与火焰,更是生产线上的效率、代码里的算法,以及盟友们心中那本最现实的账本。

0 阅读:0
银河漂流之舟

银河漂流之舟

银河漂流之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