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总理梅洛尼甩出一句狠话:欧盟正被中美挤到边缘。她拿出的数字不留情面——欧盟GDP全球占比17%,比2000年少了整整九个百分点;高科技出口跌到12%,而中美相加55%。
她与前欧洲行长德拉吉的观点不谋而合,两人都认为欧盟在面对中美竞争时显得力不从心,甚至在国际冲突和危机中常常沦为“旁观者”。
例如,在巴以冲突和乌克兰问题上,欧盟尽管提供了大量援助,却在推动和平谈判方面作用有限。更让人尴尬的是,面对美国的关税压力,欧盟最终选择了屈服,这进一步暴露了其在地缘中的弱势地位。
欧盟产业空心化越来越严重,十年前欧洲还有37家全球五百强工业企业,现在只剩22家。特斯拉把德国工厂产量砍半,转头在上海投百亿建储能厂,这就是现实。
内部矛盾也拖后腿,波兰和匈牙利为乌克兰粮食禁令吵了半年,法国硬推碳税遭东欧六国抵制。欧盟想收共同债务搞基建,结果荷兰直接拍桌子反对。
科技落后最要命,欧盟研发投入只占GDP的2.2%,中美分别是2.8%和3.5%。荷兰光刻机巨头阿斯麦被逼限制对华出口,自己营收猛跌40%,美国倒趁机抢订单。
其实欧洲有人想突围,法国拉着德国搞电池联盟,砸200亿欧元扶持本土企业。但中企宁德时代在匈牙利建厂,成本便宜三成,直接抢走大众订单。
欧元地位也在下滑,全球储备货币占比跌破20%,连印度买俄油都用人民币结算。德国车企今年对华出口跌18%,宝马却要靠中国分公司利润撑业绩。
要我说,欧盟得学学务实,塞尔维亚接了中国高铁项目,老百姓通勤省一半时间。多条腿走路总比死抱美国大腿强。大家觉得欧盟该往哪找出路?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