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亿美元芯片订单瞬间锁死对华出口,欧盟把自己押上赌桌,赌桌另一端,北京把制裁

天天谈科技 2025-08-30 14:40:28

400亿美元芯片订单瞬间锁死对华出口,欧盟把自己押上赌桌,赌桌另一端,北京把制裁清单折成飞机稿,连夜加码国产光刻机。

欧盟最近跟美国签了份大合同,承诺买400亿美金的美国人工智能芯片,还得按“美国安全标准”来,防止技术流向所谓“敏感地区”,虽然没点名中国,但谁都看得出这是在针对谁。

这不只是笔生意更是欧盟在地缘政治上的选边站队,想靠着美国在芯片领域分杯羹,可这步棋走得有点险,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占了一半以上的份额。

掐断对华出口欧盟自己的企业可能先遭殃,市场缩水、供应链断裂的风险都不小,欧盟这是在“经济安全”和“市场利益”间走钢丝,稍不留神就可能摔个跟头。

这也不是欧盟第一次在芯片问题上偏向美国,两年前,荷兰就按欧盟的规矩,限制了深紫外光刻机的对华出口。

现在欧盟把人工智能芯片也拉进了限制名单动作更大,赌注也更高,可问题在于欧盟的半导体产业本身就靠中国市场撑着,硬跟中国对着干,等于自己给自己挖坑。

这场博弈的另一边,是美国对华技术的封锁升级,从2022年的《芯片与科学法案》开始,美国砸了2800亿美金补贴自家芯片产业,还把中国排除在高端供应链外,后来又拉上日本、荷兰,搞了个针对中国的技术封锁网,限制光刻机、零部件甚至技术服务的出口。

2024年底,美国又把140家中国半导体企业列入“实体清单”,连芯片设计软件和云算力租赁都不放过。

这种从单打独斗到拉帮结派的策略,被叫做“小院高墙”,美国想把中国的高科技命脉掐死,但这也暴露了它的底气不足——中国的追赶速度太快,让美国坐不住了。

面对这波接一波的制裁,北京没选择低头,而是把压力变成了动力,2025年8月,浙江余杭量子研究院搞出了首台商用电子束光刻机“西直”,精度已经能跟国际主流水平掰手腕。

这设备是量子芯片和下一代半导体的关键,以前因为出口管制,国内顶尖机构根本买不到,现在“西直”问世,算是填了个大空缺。

上海微电子装备也在加紧赶路,他们的28纳米光刻机已经能支撑部分成熟芯片的生产,虽然跟荷兰的光刻机巨头比还有差距,但中国的半导体设备自给率已经从13.6%蹿到了快50%,这速度说明中国正在从“卡脖子”转向“自己造”。

这场芯片大战说白了就是自给自强跟全球化分工的较量,美国和欧盟想用技术封锁拖慢中国,但反而逼得中国加速国产化。

龙芯中科的服务器芯片已经能拿得出手,中国还在关键矿物上反制,限制镓、锗、锑的出口,让美国也得掂量掂量。

中国也没打算彻底跟全球脱钩,它在成熟技术上保持合作,同时在关键领域死磕自主研发,这种“有限自给+选择性开放”的路子,既能抗住封锁,又不至于在全球产业链里被孤立。

400亿美金的订单,表面上是欧盟对美国的投诚,实际上可能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短期看,欧盟或许能从美国那儿捞点好处,但长远看,失去中国市场和供应链的稳定,代价不小。

中国这边靠着国产光刻机的突破和庞大市场的底气,韧性越来越强,美国的“小院高墙”也许能暂时压住中国,但全球供应链的碎片化只会让大家成本更高、不确定性更大,欧盟的站队看似聪明,可两头不讨好的风险也不小。

0 阅读:94

猜你喜欢

天天谈科技

天天谈科技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