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浙江老农不顾众人劝阻,坚持刨开儿子的坟墓,谁知墓中并无儿子的尸骨,只有一本小册子,而这本小册子,竟惊动了中央! 周春林老人,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他儿子叫周时雨,小名“石娃”,是老两口的心头肉。石娃从小就机灵,读过几年书,有文化,是村里有出息的娃。 可这孩子,有点“叛逆”。 那会儿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家正乱着呢。石娃二十来岁的时候,眼看着家国破碎,心里憋着一股劲儿。有一天,他跟爹娘说,要出去闯荡,寻找救国的路。 爹娘哪舍得啊,可也知道儿子心气高,拦不住。这一走,就跟断了线的风筝一样,好几年没个音信。 直到1949年,全国都解放了,石娃还是没回来。周春林老两口头发都等白了,四处打听。后来,从一个远方亲戚那传来一个噩耗:石娃早在几年前,就在外头被国民党给害了。 老两口当场就瘫了。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天底下最痛的事。 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可那时候兵荒马乱的,上哪儿找尸骨去?没办法,村里人劝他们,给孩子立个衣冠冢吧,也算是有个念想,能让他“魂归故里”。 于是,周春林强忍着悲痛,在自家祖坟边上,给儿子堆了个新坟,里面放了几件他小时候的旧衣服。每年清明,老两口都去坟前哭一场,烧点纸钱,跟儿子说说话。 日子就这么过了两年。谁都以为,这事儿就算过去了。 转眼到了1951年。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全国上下都在进行土地改革,同时也在调查、登记和追认那些为革命牺牲的烈士。 工作组来到了周春林的村子。周春林寻思着,儿子当年出去就是要干革命的,如今牺牲了,怎么也得给国家一个交代,给他正个名。于是,他就把儿子的事报了上去。 可问题来了,空口无凭啊。你说你儿子是革命牺牲的,证据呢?人证、物证,总得有一样吧?周春林翻遍了家里,啥也找不出来。他只知道儿子叫石娃,连在外头叫啥、参加了什么队伍、具体在哪牺牲的,一概不知。 工作组的同志也很为难,这没法核实,没法上报啊。 眼看着给儿子正名的路走不通,周春林整天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他就觉得,儿子不能就这么不明不白地走了。 就在这时,一个念头疯了似的在他脑子里打转:挖坟! 为啥?他说,几年前安葬儿子的时候,他偷偷在坟里放了个东西,是儿子当年离家时,他给儿子求的一个护身符,还有一本小本子,让儿子在外头记记账,别乱花钱。他说,他总觉得儿子没死,或者,就算死了,坟里也一定留下了什么线索。 这想法一说出来,全家炸了锅,全村都把他当疯子。刨自家儿子的坟?这是大不敬,要遭天谴的! “老周,你是不是伤心过度,糊涂了?” “积点德吧,别让孩子在地下也不安宁!” 可周春林这次是吃了秤砣铁了心,谁劝都不听。他觉得,这是找到儿子的唯一希望,也是为儿子正名的最后机会。他心里有个声音在呐喊:我儿子不是白死的,他是个英雄! 于是,就出现了开头那一幕。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在所有人的不解和指责中,挥起了锄头。 当坟土被刨开,露出那个空荡荡的墓穴时,围观的人都傻眼了。周春林也愣住了,一屁股瘫坐在地上。 尸骨呢?啥都没有! 正当他心如死灰时,他在虚土里摸到了一个硬邦邦的东西,用油布包着。他颤抖着手打开一层又一层的油布,里面不是他记忆中的护身符,也不是记账本,而是一本巴掌大的、封面印着红色镰刀锤子图案的小册子。 册子被保存得很好,打开一看,里面工工整整地写着: 姓名:石雨 入党时间:1941年 党费缴纳记录…… 从1941年到1946年,一笔一笔,清清楚楚。石雨,这个陌生的名字,周春林从没听过。但他认得那字迹,是儿子石娃的字迹! 原来,石娃在外参加革命,改名叫“石雨”。 这本小小的册子,就是他的党证,是他身份的唯一证明! 周春林捧着这本册子,老泪纵横。他终于可以告诉所有人,他的儿子,是英雄! 当地政府拿到这本特殊的党证后,立刻意识到其重要性,逐级上报。省里、中央的同志看到后,都非常震惊和感动。 第一,它提供了寻找烈士的直接线索。 有了“石雨”这个名字和入党时间,调查就有了方向。很快,组织上就核实了石雨的身份,他就是周时今,在浙江从事地下工作,身份是中共宁属县工委委员。1947年,因叛徒出卖被捕,在监狱里受尽酷刑,坚贞不屈,最终于1948年英勇就义,年仅29岁。 第二,它展现了革命者无比坚定的信仰和智慧。 在白色恐怖之下,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是最高机密。石雨用这种方式保存自己的“精神遗骸”,既是对组织的忠诚,也是一种无声的宣告。 最终,中央人民政府追认周时雨为革命烈士,他的名字和事迹被隆重地记录在册。一场看似荒唐的“刨坟”闹剧,最终让一位无名英雄得以“魂归故里”,让一段被尘封的历史重见天日。 从一本册子,到一张“网”,有些东西永远没变
我老家有一户人家,儿子谈了对象,未婚先孕,女方都怀孕7个多月,肚子都遮不住了,他
【2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