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侦察兵在敌境内连续作战6天,回来时又累又饿,炊事班准备了饭菜,连长却

柔花弱草意绵 2025-08-27 13:48:46

1984年,侦察兵在敌境内连续作战6天,回来时又累又饿,炊事班准备了饭菜,连长却说:“倒掉饭菜,立刻转移!” 主要信源:(昆明军区第一侦查大队) 1984年12月16日,云南老山前线边境。 一支衣衫褴褛、极度疲惫的解放军侦察分队——第一侦察大队四连官兵,互相搀扶着踏上祖国土地。 他们刚结束六天五夜的敌后捕俘任务,形容枯槁,眼窝深陷,嘴唇干裂,饥饿与疲惫刻在脸上。 支撑他们的是完成任务的信念。 边境线上,炊事班战士热情招呼:“兄弟们辛苦了!快坐下吃饭!” 热腾腾饭菜香气扑鼻,对饿了三天三夜的战士而言,无疑是天堂滋味。 战士们眼中燃起渴望,迫不及待围拢过去。 就在此刻,连长郑现勇沙哑却坚定的声音响起:“都停下!不许吃!把饭倒了!所有人立刻集合,继续前进!” 命令如晴天霹雳,战士们愣住了,困惑、委屈、不解交织。 炊事班战士也懵了:辛苦准备的饭菜何其珍贵? 连长不怕挨处分? 军令如山! 尽管极度抗拒,战士们强忍诱惑,默默倒掉饭菜,整理装备,跟随郑现勇拖着沉重步伐继续前进。 炊事班战士心疼又无奈。 几分钟后,惊悚一幕发生:他们刚才停留准备吃饭的位置,突遭猛烈炮火袭击! 炮弹呼啸落下,爆炸震耳,瞬间将那片区域炸得面目全非,巨大弹坑赫然在目。 若刚才在那里吃饭,后果不堪设想! 战士们惊出冷汗,后怕与敬佩取代了所有怨气。 炊事班战士也目瞪口呆,方知郑连长命令何等英明! 郑现勇深知,他们在越南境内成功抓捕俘虏,越军绝不会善罢甘休,必会追击或炮火封锁。 刚踏上国境线,他的战场直觉便警告:此地开阔,处于越军火炮射程内,绝非久留之地! 越军可能已发现踪迹,炮火随时降临。 正是这份敏锐判断和临危决断,挽救了全连性命。 那么,四连官兵为何如此饥饿疲惫? 他们经历了什么? 时间回到12月10日凌晨4点。 连长郑现勇奉命率四连精锐潜入越南境内,执行重要敌后捕俘任务。 临行前,他立下军令状:完成任务,全员带回。 压力巨大,因不久前兄弟部队五连执行类似任务时损失惨重。 行动伊始便遇意外:分队刚潜入不久,罕见大雾突降,笼罩整个山区。 浓雾弥漫,能见度不足十米,天地白茫,方向难辨。 简易地图和指北针在浓雾中失效。 郑现勇派12人分三组向不同方向探路,寻找地标确定方位。 但整整一天,小组在雾中兜转,毫无收获。 第二天浓雾依旧,尝试再败。 原计划三天任务,时间过半,他们不仅未接近目标,反在雾中彻底迷失,更糟的是干粮耗尽。 饥饿焦虑折磨着每个人。 郑现勇心急如焚:若不能尽快定位,任务失败,分队更可能因断粮或遇敌陷入绝境。 危急关头,他向上级求援。 时任第14军40师侦察科副科长施明生提出大胆建议:请求后方炮兵向安全区发射炮弹,分队通过爆炸声判断方位距离。 但浓雾干扰声音传播判断,炮兵精度也受影响,此法效果不佳。 就在绝望之际,第四天雾散。 阳光穿透,能见度恢复。 郑现勇抓住机会,观察地形对照地图,终于确定位置。 惊喜发现距任务区域不远! 撤回安全? 还是继续任务? 郑现勇面临抉择。 看着饥饿却眼神坚定的战士,他咬牙决定:继续执行! 不能白来,更不能让兄弟们苦白受! 这支断粮一天多、靠意志支撑的分队,强忍饥饿虚弱眩晕,凭借顽强毅力,重新向目标渗透。 他们避开越军巡逻岗哨,克服体力透支,最终成功捕获一名越军士兵。 抓到俘虏后,他们不敢停留,立即押其踏上艰难回国路。 回撤中警惕追击搜捕,克服饥饿体力透支,每一步都异常艰辛。 当他们终于看到国境线和迎接战友时,劫后余生之感难以言表。 而郑现勇关键时刻“倒掉饭菜,立刻前进”的命令,成为这次惊险任务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闪光点。 因出色完成高风险敌后捕俘任务,在极端困难下保持部队完整,特别是郑现勇关键决断挽救全连,上级为他记一等功! 参与任务的侦察兵也英勇可嘉,12人荣立二等功,36人荣立三等功。 一碗倒掉的饭菜,换来全连性命,成就了战场决断、纪律与责任的传奇。 这个故事在部队流传,成为生动教材。 瞬息万变的战场,指挥员的判断和战士的绝对服从,往往决定生死存亡。

0 阅读:40

猜你喜欢

柔花弱草意绵

柔花弱草意绵

柔花弱草意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