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对越还击战老兵、老山十五勇士之一杨国跃离世,享年62岁。1984年他临危受命,率战友毙敌13名。英雄虽逝,精神永存,送别英雄,铭记不朽功勋,向所有参战英雄致敬!
曾在1984年老山战役中创造军事奇迹的战斗英雄杨国跃,最终没能战胜病魔。
消息传出后,各大官方媒体纷纷发文悼念,无数网友自发在社交媒体上点起蜡烛。
一位参加过老山战役的老兵留言说:"当年一起打仗的兄弟又少了一个,他们用命换来的和平,我们得好好珍惜。"
值得一提的是,杨国跃的名字永远和老山战役联系在一起。
1984年7月12日,越军集中兵力向老山前线发起大规模进攻。
当时只有22岁的杨国跃作为代理排长,带领14名战士坚守142高地。
面对数十倍于己的敌军,他所带领的小分队浴血奋战十多个小时,打退敌人六次进攻,毙敌13名。
战后资料显示,当时142高地的防御工事几乎被炮火夷为平地。
杨国跃和战友们靠着临时构筑的简易掩体,用轻武器和手榴弹顽强阻击。
最危急时刻,他们甚至准备引爆阵地上的炸药与敌人同归于尽。
十五名战士中有五人壮烈牺牲,其余全部负伤。
杨国跃本人身中三弹,右腿被弹片击中,留下终身残疾。
从战场回来后,杨国跃很少主动提及当年的战斗经历。
后来他在云南省军区某部继续服役,直到2003年以正团职转业。
转业后过着普通人的生活,邻居们只知道他是个走路不太利索的退伍军人,直到媒体报道才知晓他的英雄事迹。
近年来随着自媒体发展,越来越多战争亲历者的故事被挖掘出来。
有军事博主整理资料发现,杨国跃所在部队当年镇守的老山前线,是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最惨烈的战场之一。
142高地争夺战更是被称为"绞肉机",双方伤亡都很惨重。
但正是这些年轻战士的牺牲,换来了边境地区的长久安宁。
在杨国跃去世前三个月,曾有记者去医院探望,躺在病床上的他依然保持着军人作风,说话简洁有力。
当被问及当年战斗的感受时,他只说了一句:"当兵的就是要守住阵地,没什么好说的。"
朴实的话语背后,是那一代军人用鲜血铸就的信念。
他们或许不善言辞,但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军人的担当。
这种精神不会随着时间流逝而褪色,反而会在历史长河中愈发闪亮。
年轻一代通过了解这些故事,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平的来之不易。
随着最后一批参战老兵逐渐老去,对越自卫反击战正在成为历史书上的一个章节。
但像杨国跃这样的英雄事迹,不该被时间冲淡,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的篇章,值得被永远铭记。
每次英雄离世的消息传来,都会引发人们对那个年代的集体追忆。
有网友说,看到杨国跃去世新闻时,忍不住翻出老照片。
照片里年轻的战士笑容灿烂,谁能想到他们经历过怎样的枪林弹雨。
信息来源: 央视新闻《"老山十五勇士"之一杨国跃逝世 享年62岁》 人民日报《送别英雄!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兵杨国跃逝世》 中国军网《追忆"老山十五勇士"杨国跃:用生命捍卫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