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了利益彻底撕下伪装,上演了一场明目张胆的“明抢”大戏,而这次亲自下场的竟然是美国地方州官方政府,他们狮子大开口,逼迫中国缴纳1750亿的罚金,面对美国如此无理的要求,中方已做好充分准备,迎接挑战。 这1750亿美元的罚金,听起来吓人,实际上是美国近年来对华贸易施压的延续。 美国从2018年开始就以“知识产权盗窃”和“贸易逆差”为由,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最高时关税累加到125%。 这次罚金的说法,表面上是针对疫情、知识产权等老生常谈的问题,实际上是想通过经济手段逼中国在贸易谈判中让步。 美国地方州政府也掺和进来,过去贸易战主要是联邦政府主导,但现在部分州政府开始通过地方政策限制中国企业在当地的投资,甚至参与诉讼和罚款行动。 这种“州政府下场”的操作,明显是想从地方到全国给中国企业使绊子,增加施压筹码。 但中国也不是吃素的,王毅在今年3月的记者会上直接开怼,点名美国单边主义和关税霸凌,强调中国绝不会接受牺牲自身利益的“交易”。 他的回应不仅强硬,还带着点反将一军的味道,中国商务部也迅速跟进,明确表示对任何损害中国利益的行为都会采取“坚决且对等”的反制措施。 针对美国的高关税,中国对美国商品加征了高达125%的报复性关税,涉及能源、农产品和工业品。 中国还掐住了稀土等关键矿产的出口,这直接戳中了美国国防、航空航天等行业的命脉。 这一招,可谓是精准打击,让美国尝到了供应链断裂的苦头。 这场贸易战的影响,早就超出了中美两国的范围,全球供应链被打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估算,2019年贸易战就让全球经济增长缩水了0.8%。 美国的高关税政策还在继续推高全球贸易成本,连东南亚、欧盟这些贸易伙伴都被迫选边站。 东南亚国家担心被中美博弈的“交叉火力”波及,欧盟则一边减少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一边加大对中国清洁能源产品的进口。 中国这边也没闲着,加快了和亚洲、拉美国家的贸易合作,比如对巴基斯坦的太阳能板出口和对哥斯达黎加的电动车出口都明显增加,逐步降低对美国市场的依赖。 再说美国的地方州政府,这次他们的参与,让贸易战多了点新花样。 部分州以“国家安全”为借口,限制中国企业在当地的业务,甚至直接参与对华企业的制裁和调查。 这种做法虽然能短期内给中国企业制造麻烦,但也暴露了美国内部政策的不协调。 州政府各自为战,可能会让联邦政府的整体策略更难推进,反而给中国提供了分化对手的机会。 这场贸易战短期内怕是难消停,美国的高额罚金和州政府的掺和,说明他们想通过多方施压逼中国低头。 但中国通过外交、技术自立和全球贸易布局,已经展现了足够的韧性。 双方在2021年和2023年的高层会谈中,多次试图通过对话缓和局势,但结果往往是“谈而不和”。 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去年访华时强调“去风险化”,但被中方直指是“遏制”策略的翻版。 这场中美贸易战,表面是罚金和关税的较量,实际上是大国博弈的缩影。 美国想通过经济施压维持霸权,中国则用强硬反制和灵活布局捍卫利益。 全球经济都在这场冲突中瑟瑟发抖,但中国显然已经准备好迎战,绝不会任人宰割。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
中国出来回应了!在泽连斯基公开声称不需要中国作为提供安全保障的国家之一之后,我们
【59评论】【3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