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慈禧太后去世,李莲英请求回老家养老,隆裕太后心想:“你做了多少恶事,我岂能放你离开!”没想到李莲英赶紧指着身后的7个盒子说道:“主子,老奴把这些东西交还给您,请您恩准我回家养老!” 长春宫的铜鹤香炉里,龙涎香正烧到第三炷。隆裕太后捏着佛珠的手指猛地收紧,紫檀木串子硌得掌心生疼。她盯着那七个描金漆盒,盒角的缠枝莲纹在烛火下明明灭灭,像极了李莲英这些年藏在笑纹里的算计。 “打开。”太后的声音裹着寒气,比殿外的秋霜更冷。 李莲英佝偻着身子上前,枯瘦的手指触到盒锁时微微发颤。头一个盒子刚掀开条缝,就有流光从里面淌出来——整盒东珠攒成的朝珠,每颗珠子都比拇指肚还圆,在烛火下转着温润的光。当年李鸿章从英国带回这宝贝,本是给光绪帝做寿礼,转天就出现在慈禧的梳妆台上,谁都知道是李莲英从中作梗。 “这是老佛爷六十大寿时,张之洞进的贡。”李莲英的声音像被水泡过的棉絮,“老奴替主子收着,原想等新帝亲政再献出来,如今……” 第二个盒子里铺着明黄色锦缎,码着整整齐齐的银票。票面上的数字看得太监们倒吸冷气,光是汇丰银行那一张,就够寻常百姓活十辈子。隆裕忽然想起光绪帝临终前,太医说龙体虚弱需用人参续命,内务府却哭穷说库银见底。原来那些救命钱,都变成了这盒子里的纸片子。 “老佛爷说过,这些银钱是给万岁爷留的后路。”李莲英额头抵着冰凉的金砖,“老奴不敢动分毫,连账本都在盒底压着,每笔进项都记着呢。” 轮到第五个盒子时,隆裕太后忽然别过脸。里面没有金银,只有一叠泛黄的奏折,最上面那本是康有为的变法章程,边角处还留着慈禧用朱笔圈出的“乱党之言”。当年戊戌政变,正是李莲英连夜带着密信赶往颐和园,才让慈禧抢在天亮前回了紫禁城。这些奏折本该早就化为灰烬,却被他像藏命根子似的收着。 “老奴知道主子恨我。”李莲英的肩膀抖得像秋风里的落叶,“可老奴伺候两朝主子,手里攥着的何止是这些物件?那些见不得光的事,那些能让亲贵们掉脑袋的密辛,老奴要是想留着,此刻也不会摆在这儿了。” 最后一个盒子打开时,殿里静得能听见香灰落在炉底的轻响。里面是支翡翠烟杆,烟嘴处被摩挲得发亮——那是慈禧刚入宫时用的物件,后来位分渐高便弃了,只有李莲英记得她偶尔会念叨“还是这杆烟得劲”。 隆裕望着烟杆上的缠枝纹,忽然想起二十年前。那时她还是皇后,深夜在钟粹宫枯坐,李莲英端着碗冰糖雪梨进来,低声说“太后让奴才给主子送点暖身子的”。那天的梨汤甜得发腻,可在深宫里,那是她难得尝到的暖意。 “你想走?”太后的声音软了些,佛珠在指间转得慢了。 “老奴老家的坟茔都备好了。”李莲英磕了个响头,“只求主子看在这些物件的份上,让老奴死在自家院里。” 七个盒子被抬进内库时,李莲英的影子在宫墙上拉得老长。隆裕望着那道佝偻的背影,忽然明白他哪是在还东西,分明是在递保命符。那些金银珠玉是给新主子的体面,那些密折旧物是给老主子的念想,最狠的是那本账本——谁都知道里面记着什么,却谁也不敢真翻开。 三个月后,李莲英死在海淀的宅院里。内务府报说是病死的,可京城里都在传,他是被人割了喉咙。有人说看见他下葬时,棺材里只装着些石头瓦片,真正值钱的宝贝早不知去向。 只有守内库的老太监记得,那七个盒子始终锁在最深处。每逢阴雨天,总能听见盒子里像是有珠子滚动的声音,叮叮当当的,像谁在数着这宫里的恩恩怨怨。 参考书籍:《晚清宫廷生活见闻》《李莲英墓葬之谜》《隆裕太后传》
1923年7月16日,溥仪下令将1000名太监赶出紫禁城,并严令搜查不许他们夹带
【24评论】【8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