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欧美的福利是这么来的!当中国造不出核磁仪必须依赖进口时,飞利浦敢卖 3 千万,但 2023 年中国研发出来后,飞利浦问,293 万要不要?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时间回到2014年,北京某三甲医院要采购一台3.0T核磁共振仪。报价一出来,医生们都惊呆了:裸机价格高达3120万元! 这还只是“裸机”。如果算上安装、配套设施、售后服务,最后的成本甚至可能超过4000万。对一家医院来说,这几乎就是“吞金兽”。 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当时的全球市场被所谓的“GPS联盟”牢牢把控,通用电气、飞利浦、西门子。 这三家巨头把专利技术拆得七零八落,形成了专利壁垒。 只要你想做,就一定会踩到他们的“雷”。于是,全球市场上,只有他们敢生产3.0T核磁共振仪,而中国只能花大价钱去买。 这种垄断下,医院被迫掏钱,最终买单的还是老百姓。检查费居高不下,一个普通的核磁共振检查,往往要上千元。 对很多普通家庭来说,这不是小数目。有人调侃说:“做一次核磁共振,钱包要先‘缺血’一次。” 其实,中国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医疗设备不能一辈子靠进口,不能永远让别人“卡脖子”。于是,国内多家企业和科研机构都开始尝试研发。 但核磁共振仪的技术难度非常高。它涉及超导磁体、梯度系统、射频技术、图像算法等多个领域,每一块都是“硬骨头”。 稍有差池,就可能导致设备无法正常运行。 最难的地方在于超导磁体。3.0T核磁共振意味着磁场强度要达到3特斯拉,这么强的磁场,要求材料、工艺都必须极其稳定。 以前我们根本没有成熟的经验,买人家的设备还得被附带限制,连维修都得请国外专家。 可以说,这是一条荆棘丛生的路。很多企业都倒在半路。 直到2023年,局面终于迎来了改变。 2023年,国产高端医疗设备企业,联影医疗,正式发布了自主研发的3.0T核磁共振仪。 消息一出,整个医疗界都炸锅了。原因很简单:我们终于有了完全自主可控的高端核磁共振仪。 更让人振奋的是,它的性能并不比国外差,甚至在图像清晰度、运行稳定性上,还更胜一筹。 最让人惊讶的,还是价格。联影的这款国产3.0T核磁仪,市场价格大约在293万元左右! 要知道,这可是同等级别的设备。以前欧美巨头敢卖三千万,现在国产的才两百多万。这差价,简直是“当头一棒”,直接打在那些垄断企业的脸上。 更有意思的是,联影的国产产品一推出,GE、飞利浦、西门子立马慌了神。 以前他们仗着没人能替代,价格说多少就是多少。可一旦中国有了自己的产品,他们再不降价,市场份额就会被迅速蚕食。 于是,飞利浦立马给出报价:293万,要不要? 这就是赤裸裸的讽刺,原来价格能压到这么低!以前卖三千万,是因为我们没得选。现在有了国产替代,他们就乖乖低头。 这说明什么?欧美企业不是不能降价,而是他们根本没想过要“让利”。 在他们眼里,中国市场就是肥肉,宰得动就狠狠宰。直到我们有了自己的产品,他们才装出一副“良心发现”的样子。 这件事给我们一个最直观的启示:老百姓的福利,从来不是别人施舍的,而是靠自己争取的。 如果中国没有自主研发能力,那些核磁共振仪永远是天价,医院永远要咬牙买单,病人永远要付出高昂的检查费用。所谓的“福利”,根本轮不到我们。 但一旦我们有了自己的产品,局面就彻底反转。不仅国产设备的价格更亲民,连外企也被迫跟着降价。 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好处,才是真正的福利。 有人说,欧美的福利社会为什么能运行?很大程度上,也是建立在全球范围内的“收割”之上。 核心技术他们掌握,利润空间他们控制,其他国家只能被迫埋单。说到底,那不是福利,而是利益分配下的结果。 从芯片到操作系统,从飞机发动机到光刻机,有多少关键技术,中国都曾经被“卡过脖子”。 而结局往往相似:只要我们没能力,他们就敢漫天要价;一旦我们自己突破,他们就乖乖低头。 这就是现实。科技的本质,就是竞争和博弈。所谓“合作共赢”,说得好听,但当你弱的时候,合作就意味着被收割;当你强起来的时候,才能真正赢得尊重。
医生见过太多人间疾苦才会多问这一句
【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