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想象吗?毛主席面对陈毅送来请求修改的诗稿,竟坦言自己“还没入门”! 19

体元说球 2025-08-20 14:19:27

你能想象吗?毛主席面对陈毅送来请求修改的诗稿,竟坦言自己“还没入门”! 1965年夏天,陈毅将自己精心创作的律诗稿交给毛主席,期望得到一些指导。彼时,陈毅即便公务繁忙,也未曾放下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常常和党内同志互相交流切磋。而毛主席,在诗词领域造诣颇深,可他的回信却令人大感意外:“我对五言律从来没有学习过,你我于此道都还未入门。” 这话毫无半点客套。毛主席治学向来严谨,不懂的领域绝不随意发表意见。他不但诚恳地承认自己的不足,还贴心地向陈毅推荐了擅长五律的董必武、擅长七律的叶剑英,好让陈毅能获得更专业的指点。 在信中,毛主席的言辞也十分实在。他指出,律诗必须讲究平仄,这是最基本的格律要求,不符合这个规则,就不能称之为律诗。但相较于格律,写诗的门道更为关键——不能像写散文那样平铺直叙,而要巧妙运用“比”和“兴”的手法。比如,表达愁绪时,不能只是直白地说“我好愁”,而要说“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如此才能赋予诗歌灵魂。这番话,既是对陈毅的真诚点拨,也是他对诗歌创作规律的深刻总结:传统技法固然重要,但不能被其束缚,要在传承中创新。 更有意思的是,毛主席还谈到了对白话诗的看法。他认为,白话诗发展了几十年,却始终未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反倒是民歌中蕴含着许多宝贵的创作源泉。这一观点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毕竟,真正优秀的创作,从来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扎根于生活,从身边的人和事、脚下的土地中汲取养分。 这封信最令人动容的,是老一辈革命家对待“专业”的态度。他们不摆架子,不懂就坦率承认;也不敷衍,一旦给出建议,必定切中要害。无论是投身革命,还是从事文学创作,他们都秉持着一颗“求真”的心,既尊重客观规律,又紧密联系现实。这种求真务实、坦诚相待的精神,或许比诗词技巧本身,更值得我们当代人深入学习和认真思考。 大家觉得在当今社会,这种“不懂就认、懂就说透”的态度还常见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看法。要是你也对这类历史故事感兴趣,不妨关注我,后续我会继续为大家挖掘更多发人深省的往事 。

0 阅读:0
体元说球

体元说球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