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特朗普真当自己是“和平使者”了?】#美学者给特朗普的和平缔造者幻梦浇冷水# 俄美元首阿拉斯加会晤落幕后,共和党人为美国总统特朗普的“成就”叫好。
前美国驻北约大使、哈佛大学贝尔弗中心高级研究员达尔德(Ivo Daalder)18日在美国政治新闻网(Politico)发布犀利评论文章,给特朗普的“和平缔造者”幻梦浇了一盆冷水。
达尔德在文中写道,自特朗普重返白宫以来,他对这个形象的渴望到了不切实际的地步,这一心愿成了其外交政策的指挥棒。而他想成为世界“和平缔造者”的愿望,基于一个严重的谬误之上:和平仅仅意味着停止战斗。
在达尔德看来,但凡研究过普鲁士军事理论家、《战争论》作者克劳塞维茨(Carl von Clausewitz)的人都明白,战争与和平并非对立面。克劳塞维茨有句名言“战争是政治的延续”。
达尔德不禁怀疑,特朗普到底有没有读过克劳塞维茨的著作,或者说他是否真的在乎战争与和平背后的那些门道。在达尔德眼中,特朗普的目标说白了就是:想让人承认他是结束战争的功臣。
特朗普上个月声称,自己已经阻止了6场战争,平均每个月阻止一场。达尔德表示,事实显然并非如此。
达尔德提到,特朗普口中已经结束的战争名单里,头一个是5月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冲突。这位美国总统声称,他们已经斗了很多年,“但我让事情平息了下来”。他还补充说,自己很可能阻止了一场核战争。
然而,印方压根不买账,强烈否认美国在结束这场冲突中起到任何作用。就算印度是出于国内因素才这么说,可事实明摆着,停火和解决这场能追溯到1947年印度独立和分治时期的冲突、达成长久的解决方案,完全是两码事。
下一个是以伊冲突,今年6月,特朗普在北约领导人会议上说:“听着,我们刚在12天内结束了一场酝酿了30年的战争。”
达尔德认为这话勉强能算有点谱,特朗普决定打击伊朗核计划的核心部分,在结束以色列的轰炸和伊朗的反击中,的确起到了重要作用。但这离实现持久和平还差着十万八千里。以色列已经明确表示,如果伊朗恢复其核计划、导弹计划和防空系统,以色列保留随时打击的权利。
此后不久,在6月下旬,一项相对更有实质内容的协议达成,卢旺达与刚果(金)在美国华盛顿签署了和平协议,承诺结束长达30年的冲突,推动非洲大湖区和平与稳定。特朗普当时吹嘘称,协议“终结了两国几十年来的暴力与破坏”。
文章指出,虽说这项协议确实是朝着结束冲突迈出了实实在在的一步,但关键还得看协议执行得怎么样。而在这方面,情况可不太乐观,因为“M23运动”的发言人曾表示,由于该组织并未直接参与和平谈判,因此这份新出炉的和平协议对其不具有约束力。
上个月,柬泰边境爆发冲突,随后两国签署停火协议,柬埔寨首相洪玛奈和泰国代理总理普坦在发言中,均对中国政府参与调解表示感谢。而曾以暂停贸易谈判威胁柬泰的特朗普又来邀功,宣称在他的介入下,两国达成了停火与和平协议,结束这场战争,挽救了成千上万的生命。
然而,达尔德认为引发这些武装冲突的根本矛盾仍未得到解决。他称,几十年来,柬埔寨和泰国就为边境问题争执不休,虽然说特朗普的贸易威胁可能帮着制止了交火,但这根本没法支撑他后来自称“和平总统”的说辞。
本月早些时候,特朗普在白宫接待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领导人,阿亚双方签署了一项和平协议。
苏联解体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因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纳卡)地区归属问题爆发战争。虽然两国1994年达成全面停火协议,但一直因纳卡问题处于敌对状态,武装冲突时有发生。2023年12月7日,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发表联合声明,重申有意在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原则基础上实现关系正常化并达成和平协议。
达尔德表示,这协议确实有分量,也算是个实实在在的成果。但他再次强调,执行才是关键。
他认为,特朗普吹嘘自己六个月内结束了六场战争,实际意义可比表面看起来小多了。就算他在结束这些战争上取得了成功,但其誓言要结束的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仍未解决。
特朗普曾夸口要在24小时内结束冲突,但在达尔德看来,自特朗普上任以来,这两个地区的局势都恶化了:在加沙,特朗普实质上给了以色列政府占领加沙地带开了绿灯,对促成停火的任何努力都置之不理;在乌克兰问题上,他试图通过在阿拉斯加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面来推动和平进程,结果却一无所获。
文章最后写道,实现和平是解决冲突,而不只是停战,这绝非易事,不是打个电话或开个会就能搞定的。不管这位“和平缔造者”觉得自己多么有魅力、有说服力,实现和平需要详尽的知识、密集的谈判、寻求妥协,以及软硬兼施才能取得成果。即便如此,大多数努力还是会以失败告终,但这并非是“和平缔造者”无能,而是因为对很多冲突方来说,继续打下去往往比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更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