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解放军师长刘炳彦去北京饭店吃饭,突然看到一个服务员举止异常,还有些眼熟,他想了想,说:“这人是特务,抓起来!” 刘炳彦是河北人,早年投身革命,加入抗日队伍。在冀中平原,他从普通战士起步,参与多次对日伪军的战斗。1938年部队整编,他升为连长,负责训练和游击任务。1940年,他指挥伏击日军运输队,摧毁卡车,但部队也付出代价。解放战争中,他转任团长,在华北作战,攻克据点。1948年升为205师师长,参与平津战役,切断敌退路,确保北平解放。他组织修建工事,阻击国民党增援。这些经历让他对敌情敏感。 马学刚出生保定富家,1937年抗日爆发,他卖家产支持朱占奎队伍。部队编入晋察冀军区十分区,他当参谋,收集情报。1940年战斗中右腿中弹残疾,从此变了。在日军审讯,他不满待遇,选择投靠。1941年6月,朱占奎被押送,马学刚假帮逃脱,却告密导致再捕。此后为日伪服务,抗战后入国民党军统,继续间谍活动。他的叛变带来多次损失,成了革命队伍的隐患。 1949年9月21日傍晚,刘炳彦到北京饭店,持烫金请柬进入。这是唐永健安排的凭证,当时高层领导驻扎,警卫严密。刘炳彦观察服务员,总觉不对。他盯上一个四十岁男子,头发整齐,左手裹纱布,递菜单露金戒指。走路右腿拖沓,像旧伤。唐永健见其腕疤痕,似刀伤。刘炳彦忆1941年霸县遇见,此人是冀中参谋,已投敌。 确认马学刚任经理,任务破坏政协会议。刘炳彦手移枪。马学刚端托盘近,褂子油渍如梅花。刘炳彦提1946年保定站,唐永健推椅信号。警卫冲入枪指马学刚。他颤抖自称经理。刘炳彦令带走。铐手时,马学刚甩匕首刺,刘炳彦闪避枪顶头。他瘫倒,裤湿,表示招供。 抓捕后,马学刚供军统网,37人名单,计划氰化钾投毒。李克农令搜厨房,面粉袋夹层出毒药,剂量够毒死全饭店。名单人员被捕,行动瓦解。开国大典后三天,马学刚押刑场,反绑步行土坡。监斩官读罪,他低头。刑前说告诉朱占魁对不起。枪响倒地,一生结束。 刘炳彦的经历显示革命者的警惕性。他从基层起步,抗日中积累经验,解放战争中指挥关键战役。这种背景让他在饭店迅速识破马学刚。马学刚的叛变路径典型,从抗日转为投敌,伤残成转折点。他的行为导致同志被捕,破坏抗日努力。抗战胜利后,他没收手,继续为国民党效劳,潜伏北京,瞄准新政权。 事件发生在政协会议筹备期,北京饭店是高层聚集地。马学刚利用经理身份,布置特务网。投毒计划针对会议,意图制造混乱。刘炳彦的观察力关键,他注意走路、疤痕、戒指等细节。这些细节源于战场经验,帮他联想到过去相遇。抓捕过程迅速,避免更大危害。 审讯中,马学刚交代全网,暴露37人。这显示国民党残余势力在北京的渗透。李克农的搜查行动及时,毒药被缴,危机化解。马学刚的结局是刑场枪决,符合当时对叛徒的处理。他的最后话提到朱占魁,显示过去纠葛,但无法抹除罪行。 这个故事反映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斗争。解放军进入城市,面对潜伏敌人。刘炳彦代表警惕的军人,马学刚是叛变的例子。事件没造成损失,得益于快速反应。北京饭店事件提醒,革命胜利后仍需防范。 马学刚的投靠从1940年伤残开始,不满抚恤成借口。他在日军司令部接受招降,之后积极告密。1941年火车事件,他假救朱占魁,转头报告,显示狡诈。抗战后入军统,潜伏饭店,伪装服务员头子。他的网瞄准政协,毒药准备充分。 刘炳彦在平津战役中,205师阻击敌军,确保和平解放。这经验让他在北京饭店保持警觉。唐永健的配合也重要,两人交换信息,确认身份。抓捕时,警卫响应信号,制服马学刚。匕首袭击失败,他立即崩溃。 后续,毒药鉴定确认危险性。37人被抓,清除隐患。马学刚刑场表现平静,但罪行已定。事件后,饭店安保加强,审查人员。刘炳彦继续工作,参与稳定北平。
1949年,解放军师长刘炳彦去北京饭店吃饭,突然看到一个服务员举止异常,还有些眼
小史论过去
2025-08-19 11:30:03
0
阅读: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