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冯巩带两个徒弟去吃“铁锅鸡”,吃完后服务过来问道:“一共225元,你们仨谁来买单?”三个人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出声。冯巩笑了笑,对服务员说:“你看谁最不像掏钱的样,就让他来买吧。” 那天是在通州一个老店,店不大,院子里的土灶铁锅特别抢手,得提前订。冯巩其实提前好几天就定下这桌,特意把两个刚演完节目、闲下来的徒弟叫过来,一边吃饭一边聊段子。 那阵子他们刚从外地演出回来,行程挺密的。冯巩在车上刷到一家美食博主推荐,说这家店的柴火铁锅鸡“像小时候家里做的那种味”,他一下就起了念头。到了饭桌上,几个人也确实吃得挺起劲,鸡炖得酥烂,土豆吸了汤汁,徒弟们还点了两瓶本地小烧。 席间都没谈什么正事,冯巩更像个家长,问徒弟们最近票务安排紧不紧,住的地方热不热,顺嘴还提了两句段子里那个梗不新了,回头改一改。 等吃得差不多了,服务员来结账,说225元,仨人瞬间互看,空气突然安静。冯巩笑得贼快,指着徒弟们打趣:“你看这俩人,嘴快腿慢,吃得比我多。”服务员站着没说话,看着他们仨憋笑,突然回了一句:“都不像掏钱的样,我看还是AA吧。”这一下桌上三人同时笑了出来。 这个饭局其实挺普通,跟冯巩以前带徒弟吃饭差不多。不同的是,这次来的俩徒弟,一个是去年刚考上的,一个是老搭档的外甥,算是半熟人。冯巩带他们吃饭,也不讲究啥,纯是拉近点关系。 像这种私下的饭局,冯巩一直挺随意。他不太爱在外面说大道理,也不谈演出压力,大多时候都是闲聊。有次在大兴吃涮羊肉,他还专门拿手机搜了一个老段子的视频,放给大家看,说“当年咋就能想出这种词儿呢”。 徒弟们私下说过,冯巩虽然从不逼人改稿,但每次吃饭时随口一提,大家回去都自觉琢磨半天。他说一句“那句有点绕”,徒弟基本就会把整段重写。 不过现在的冯巩,明显把重心放在培养新人上了。春晚他近几年不怎么上了,多半把机会留给年轻人。他自己倒是隔三差五被人看到去剧场,或是在抖音刷年轻人发的小段子,有时候还会留言点赞。 他最近还带着几个徒弟一起去河北某地农村演出,说是应一个老朋友的邀请,现场搭的小棚子、泥土地,坐的全是村民。徒弟回来后发了条朋友圈,说“观众虽不多,掌声却真”。冯巩还在评论底下回复了个“记住今天”。 他现在说话不多了,大部分时间都是听,偶尔插两句。徒弟们说,他在演出前从不改稿,但总会在台下点头或者摇头,表示哪里可以再顺一点,或者哪个包袱掉了。 冯巩一直说,真正的好段子,得是听完之后观众乐了还能记得住,别光靠造词。他自己常用的很多词,早些年其实都不是他原创,而是他在各地小剧场听来的,记下了,改了改,最后用了。 现在的年轻相声演员,很多也开始学他的方式,不急着出头,多练段子,先去底层观众那儿混一混。他们说,冯巩带他们演出时从不抢戏,甚至有一次还把主包袱让给徒弟,自己接梗收场。 不过外界看冯巩,总觉得他运气好,拜了马季当师傅,上了春晚就一红30年。但圈内人清楚,他每次新段子上台前,都会自己在屋里走来走去练好几遍,从表情到节奏,全靠自己掂量。 这些年他很少谈过往,也不讲成就。他说过,段子这种东西,新了才是段子,旧了就是段儿。谁说都一样,关键看谁站得住。 不知道现在年轻演员里,谁能接住他留下的这套东西?
破案了!莎头横滨机场同时升舱,整个国乒只有他们俩哦!大头:嘟嘟不舒服。牛
【6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