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终于犯下大错,最致命的错误!美专家:中国什么都没做就会赢 在关税战屡战屡胜的情况下,特朗普也是“飘了”,他开始不用大脑思考,就胡乱做决定了。 2025年8月,美国政坛又响起了一个不和谐的声音,特朗普签署了一项引发全球震动的行政命令。 就在8月7日,他拍板将全球数十个国家的进口商品加征10%到50%的关税,其中中国、欧盟、日本等主要经济体无一幸免。 这让美国的平均关税水平飙升至18.6%,创下自大萧条时期以来的最高纪录。 美国国内一片哗然。鲍尔州立大学经济学家迈克尔·希克斯毫不客气地表示,这比1930年代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还要危险。 当年胡佛利用关税试图保护本国经济,结果却加剧了全球萧条。而现在,特朗普的这步棋,被称为“比胡佛还不理智”。 这次关税调整并非一视同仁。特朗普政府搞出了一个三层税率体系。第一层是所有WTO成员统一加征10%,这直接违反了最惠国待遇原则。 第二层则是“特别关照”对象:中国34%、中国台湾32%、印度26%、日本24%、欧盟20%,还有第三层,针对特定产业,比如钢铁和汽车,再叠加25%。 这套组合拳打得可谓“亲者痛,仇者快”。墨西哥和加拿大部分商品被豁免,越南则被列为“友好外包”国,享受15%的优惠税率。 美国这波操作,不仅打破了WTO的基本规则,还引爆了盟友的不满。可问题是,这场所谓“差异化关税”根本经不起推敲。 特朗普一直把贸易逆差当成眼中钉,却忽略了背后的经济规律。2024年,美国全年贸易逆差高达9481亿美元,而美国的储蓄率只有3.2%。 加完关税后,2025年上半年的逆差竟比去年还扩大了7.3%。数据不会说谎,问题根本不在关税。 特朗普想保护本国制造业,尤其是钢铁行业。可现实却是,虽然钢铁业新增了1.2万个岗位,但下游的制造业却因原材料成本上涨大量裁员,超过8万人失业。 美国钢铁协会的统计也显示,制造业整体成本上升了12%,用力过猛,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关税带来的另一个直接后果,是压得老百姓喘不过气。彼得森研究所估算,美国家庭每年因此多支出了831美元。 耶鲁大学的研究更是指出,按一家四口计算,关税导致的年均损失高达2400美元。车企也不好过,福特利润暴跌42%,特斯拉Model 3单车涨价超1.2万美元。 那些靠进口维生的小企业,零售商协会统计,已有超过3000家小型进口商关门歇业。 而全球供应链也被搅得七零八落。墨西哥从中国的进口暴增47%,不少美国企业选择绕道转口,表面上减少了对华采购,实则只是绕了个弯。 越南的纺织企业为了避关税改用印度棉纱,结果产品合格率从92%降到78%。全球贸易效率整体下降了18%,这就是特朗普所谓的“胜利”。 欧洲、日本也没有忍气吞声。欧盟对美天然气和玉米反加征25%关税,日本则把美国产汽车的关税提高到25%。美国能源出口因此减少了31%。 而且WTO裁定美国的做法违反规则,授权包括中国和欧盟在内的国家对美实施总额高达1200亿美元的报复性关税。 美元的地位也遭遇挑战,金砖国家加速推进本币结算,已占其贸易总额的45%。RCEP也逐步取代美国影响力,占全球GDP的37%。 而特朗普的这场“关税秀”,不仅在国际上被群起而攻之,国内也引发了法律风暴。 2025年7月31日,美国联邦上诉法院11名法官中有10人明确质疑特朗普是否滥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 5月,美国国际贸易法院已裁定该政策违宪,案件正在向最高法院上诉。 宪法明明规定,征税权属于国会,可特朗普偏要绕过国会,试图用“国家安全”的理由征税,法律界称之为“极限越权”。 政治上也失了人心。就连一向对华强硬的日本自民党议员河野太郎都表示,15%的关税“仍然不可接受”。 美国学者阿尔特·卡登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政策虽然声势浩大,但最终买单的还是美国老百姓。” 而就在特朗普四处点火之际,中国却显得相当冷静。既不主动挑事,也不急着回应,而是用实际行动构建自己的“免疫系统”。 2025年前7个月,中国对东盟、欧盟、非洲等市场出口持续增长,整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3.5%,有效对冲了对美出口的下滑。 中国海关的数据也表明,中国对内需的依赖大幅提升,消费对GDP的驱动作用已升至68%。 信息来源: 《国际新闻早知道丨特朗普称将“大幅”提高印度输美商品关税 以色列总理决定全面占领加沙》——央视新闻
这个关税战打到最后,全世界会发现,这事是美中玩了全世界,折腾了半天,中美的关税就
【81评论】【13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