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一个国家不一定需要战争,中国这一次掐住了日本的国运,绝对不会手软,所有人都知道,现在的日本是有名的,产业升级慢,人口老龄化严重,年轻人低欲望的社会。 日本二战后靠着美国人给的“狗粮”和自己那股子拼劲儿,确实风光过几十年。可那都是老黄历了,如今的日本,怎么挣扎都使不上劲。而掐住它国运的,正是我们中国。 可被吹了几十年的“日本制造”,现在早没了当年的锐气。半导体领域,日本曾经握着全球50%的存储芯片份额,东芝的NAND闪存、NEC的DRAM都是行业标杆,可现在呢? 中国长江存储的3DNAND技术追上来,2024年产能占全球18%,直接把日本存储芯片份额压到12%,东芝不得不把芯片业务卖给美国私募,连社长都叹“我们追不动了”。 汽车领域更惨,日本燃油车占全球23%的市场,可新能源汽车被中国按着头打——比亚迪2024年全球销量130万辆,超过丰田、本田电动车销量的总和。 日本在华车企的市场份额从2018年的22%跌到2024年的15%,广汽丰田的工厂都开始减产,以前加价提车的雷克萨斯,现在终端优惠能到8万,这落差比富士山的海拔还大。 产业升级慢得也像乌龟爬,根源是日本企业的“老顽固”脾气。索尼的相机业务还在纠结传感器像素,中国大疆的无人机已经垄断全球70%市场。 不仅如此,松下的电池业务也抱着圆柱电池不放,宁德时代的麒麟电池能量密度比它高30%,丰田的电动化转型喊了五年,纯电车型销量还不如比亚迪一个季度的零头。 这些企业宁愿把钱存在银行买国债(日本企业现金储备达450万亿日元),也不愿投到新技术上,社长们都是60岁以上的老头,对着中国企业的快速迭代,就像看智能手机的老人机用户,只会说“我们以前不是这样的”。 而人口老龄化这把刀,比靖国神社的鬼还凶——日本65岁以上人口占比29%,每4个人里就有1个老人,劳动年龄人口比2010年少了1300万。 这么一来,便利店招不到店员,养老院护工时薪涨到1500日元还没人来,连富士山的观光巴士都得用60岁的司机。 反观中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有8.6亿,比日本总人口多7倍,光是工程师就有4000万,是日本的10倍。 这种人口红利转化成的产业活力,日本拍马也赶不上——中国一年能新增100万家科技企业,日本十年才出一个独角兽,年轻人宁愿去考公务员也不创业,低欲望社会不是性格问题,是实在没力气折腾。 中国掐住的,正是日本最要命的“产业命门”。稀土加工,中国占全球90%的份额,日本的新能源汽车、精密机床都得用,去年中国稍微收紧出口,日本机床企业的零件库存就降了40%。 动力电池,宁德时代、比亚迪占全球60%的产能,日本的丰田、本田电动车电池70%依赖中国。 这些领域,中国不是靠打压,是靠实打实的竞争力。 中国的市场虹吸效应更狠,日本企业现在70%的利润来自海外,其中中国市场占了40%——佳能相机在中国卖不动,净利润跌了67%。 优衣库靠中国门店撑起35%的营收,老板柳井正每年来中国三次,比去美国还勤。 这种依赖到了什么程度?日本对华出口的精密仪器,60%是给中国工厂做配套,中国产业升级一加速,这些仪器就卖不动。 2024年日本对华出口下降18%,贸易逆差创历史新高,以前靠技术赚中国的钱,现在反过来求中国买它的货,这国运早就被市场规律悄悄换了主。
日本人真正的生活什么样?我公司一个客户就是日企。接触几个日本人,了解到的日本人生
【3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