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老将魏犨在病危时,让儿子在他死后,把貌美的小妾陪葬。儿子嘴上答应,但后来不忍

国际大碗说 2025-08-08 10:18:23

晋国老将魏犨在病危时,让儿子在他死后,把貌美的小妾陪葬。儿子嘴上答应,但后来不忍心,将小妾改嫁。 魏犨在晋文公重耳流亡时,就追随陪伴,吃尽苦头却始终不离不弃。 当年重耳回国夺取王位后,对魏犨颇为信任,委以重任。魏犨本人也是一员猛将,一生征战,屡立战功。 晚年的魏犨饱受病痛折磨,到了前629年的冬天,已进入弥留之际。 魏犨的几房妻妾之,其中最受宠的是三年前纳的小妾祖姬。这位来自郑国的女子正值青春年华,不仅容貌秀丽,更弹得一手好琴,是魏犨晚年孤寂生活中的慰藉。 弥留之际的魏犨变得格外偏执。他看着床前泪眼婆娑的祖姬,突然对守在身边的长子魏颗和次子魏锜说:“我死后,让祖姬给我殉葬。” 魏锜性格随父,当即应道:“谨遵父命。” 而魏颗却眉头紧锁,欲言又止。 这个殉葬的要求在当时并不算稀奇,诸侯公卿死后用姬妾殉葬的事时有发生。秦穆公去世时就有一百七十七人殉葬,其中还包括三位贤大夫。 魏犨戎马一生养成了独断专行的性格,觉得自己的姬妾自然该由自己支配。 但魏颗不这么想,他偷偷对弟弟说:“父亲这是病糊涂了。祖姬还年轻,而且她的父母还在郑国盼着她回去,怎么能让她殉葬呢?” 魏锜说:“父命如山,我们岂能违抗?” 兄弟俩为此争执不下,直到魏犨的呼吸越来越微弱,这个问题始终悬而未决。 魏犨去世后,葬礼办得十分隆重。晋襄公亲自前来吊唁,追赠他为 “威侯”,表彰其一生对晋国的贡献。 葬礼结束后,最棘手的问题摆到了魏家兄弟面前:祖姬的去留。 魏锜坚持要按父亲遗命办事,已经让人准备好了殉葬的棺木。祖姬吓得整日以泪洗面,她的陪嫁侍女也哭着求魏颗开恩。 魏颗看着这个比自己还年轻的女子,想起父亲清醒时也曾说过要给祖姬寻个好归宿,越发觉得不能执行这个荒唐的遗命。 在一个夜晚,魏颗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他找到负责看管祖姬的家臣,命令道:“准备车马,连夜送祖姬回郑国。就说魏家感念她侍奉先君的恩情,不忍让她受苦,特放她归家改嫁。” 家臣大惊失色:“公子,你这样做传出去会被人指责不孝的!” 魏颗叹了口气:“父亲病重时神智不清,才会说出殉葬的话。若真把祖姬埋了,才是陷父亲于不义啊!此事我一人承担,若有非议,全冲我来。” 就这样,祖姬在魏颗的暗中安排下,连夜逃离了晋国。当魏锜第二天发现人去楼空时,气得拔剑去找哥哥理论。 魏颗平静地说:“弟弟息怒,父亲临终前我问过他三次,最后一次他已经说不出完整的话,只是摆手,想必是后悔了。我们做儿子的,应当成全父亲的仁德之名。” 魏锜虽然愤怒,但看着哥哥坦荡的眼神,终究还是把剑收了回去。 这件事很快就传遍了,有人称赞魏颗仁厚,也有人批评他 “擅改父命,大逆不道”。甚至有大夫向晋襄公弹劾魏颗,说他 “违背先臣遗愿,破坏礼法”。 面对种种非议,魏颗始终不为所动。他对前来劝说的朋友说:“人生在世,俯仰无愧于天地即可。我若为了虚名而害死一条人命,就算得到‘孝子’的名声,又有什么意义?” 祖姬后来嫁给了郑国的一位大夫,生了三个孩子,过上了安稳的生活。她时常告诫子女:“魏家公子的恩德,我们永世不忘。” 这件事虽然暂时告一段落,但在魏颗心中留下了阴影。他总觉得自己辜负了父亲的期望,每次祭祀时都心怀愧疚。魏锜也因此事与哥哥产生了隔阂,兄弟俩很长时间都没有来往。 公元前594年,晋国与秦国在辅氏爆发激战。此时魏颗已经成为晋国的重要将领,担任中军副将。而他的对手,是秦国名将杜回。 杜回是秦国出了名的大力士,据说能徒手撕裂猛虎,使用一柄重达百斤的铁戟。战场上他所向披靡,晋军接连几名将领都败在他手下,军心渐渐涣散。 魏颗亲自擂鼓助威,但看着秦军阵中杜回如入无人之境,心里也暗暗着急。魏颗决定亲自上阵,他提着长戈冲出阵中,高声挑战杜回。杜回狂笑着拍马迎战,铁戟带着呼啸的风声劈向魏颗,两人你来我往战在一处。 魏颗武艺虽高,但力气终究不如杜回,渐渐落入下风,额头渗出了汗珠。 就在这危急关头,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杜回的战马突然一个趔趄,差点把他摔下来。他低头一看,发现马腿被一丛突然出现的野草缠住了。 魏颗见状大喜,催马上前,大喝一声将长戈架在杜回脖子上。这位不可一世的秦国猛将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成了俘虏。 秦军见主将被俘,顿时溃散,晋军趁机掩杀,取得了辅氏之战的大胜。 战后魏颗百思不得其解,战场上怎么会突然长出那么多野草?当晚他疲惫地回到营帐,倒头就睡。 睡梦中,一位白发老者走到他面前,深深作揖道:“我是祖姬的父亲,感念将军救女之恩,特来报答。那些缠住杜回的野草,是我所布。” 魏颗惊醒过来感慨万千,没想到自己多年前的一个善举,竟然在战场上救了自己一命。这件事很快传遍了晋军大营,士兵们都说魏颗是因为积德行善才得到庇佑。 "结草衔环"的典故,便是由此而来。#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0 阅读:53

猜你喜欢

国际大碗说

国际大碗说

纵横国际间,探秘全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