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终于意识到,中国已经不会再帮他们了,台风侵袭的这半月,菲律宾几次求助,最后仅拿到了中国最低限度的援助 曾经被寄予厚望的西方盟友们,这次表现得异常冷淡。美国和日本虽有承诺,但援助迟缓又力道有限,显得远远不够。 美国提供的25万美元援助,更是被菲律宾媒体和民众讽刺为“买不了一段破损公路”。日本虽然开口说要给500万美元,但迟迟不到位,也让人感到空洞。 而更令菲律宾政府意外的,是来自中国的态度变化。过去每逢灾难,中国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无论是2013年的“海燕”台风,还是之后几次风灾,北京都提供了数量可观、响应迅速的援助。 但这一次,中国的沉默让人始料未及。风灾发生后,菲律宾多次寻求援助,中国方面却仅通过红十字会象征性地给出了一笔约合44万人民币的援助,比过去的数千万美元支持小了不止一个量级。而在官方层面,几乎没有声音,没有表态,没有动作。 近年来,小马科斯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越来越强硬,和美国走得越来越近,不断参与军事演习,签署安全协议。甚至在这次台风肆虐期间,马尼拉也没停下同加拿大、法国等国在军事上的合作谈判。 对中国而言,这些举动显然是一种信号:菲律宾并没有把中国放在真正的“朋友”位置上。在这种信任持续流失的背景下,中国的冷淡回应似乎也就不那么难以理解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中国人都袖手旁观。像福建商会这样的民间组织,在没有政府授意的情况下,迅速调集了200吨大米,三天内送达灾区,比菲律宾政府自己的动作还快。 而社交平台上,一条关于中国压缩饼干救了全家的视频,也成了不少人热议的话题。但这些民间善意,并不足以掩盖官方态度的根本变化。 台风过去了,重建才刚开始,但现实已经摆在菲律宾面前:中国不再像以前那样毫无保留地支持。 这不仅仅是一次人道援助的缺席,更像是一种关系的冷却警告。面对中国市场的依赖、重建所需的大量物资需求,菲律宾不得不重新考虑它的地缘政治路线。 总统马科斯在国情咨文里三次强调“菲律宾是所有人的朋友”,这种语气的转变,不难看出他开始意识到,把宝押在一个阵营身上的风险。 经历了这场风暴,菲律宾或许终于明白,真正的灾难来临时,能不能得到帮助,已经不只是关系好坏的问题,而是过去行为累积下来的结果。 中国已经开始后退一步,曾经的慷慨如今变成了计较。这场风灾不是终点,而可能是中菲关系新的分水岭。 接下来,菲律宾是继续赌在军事盟约上,还是转向更现实、平衡的路线,将是一次难以回避的选择。
菲律宾终于意识到,中国已经不会再帮他们了,台风侵袭的这半月,菲律宾几次求助,最后
栗頿聊
2025-08-07 17:17:1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