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残忍,如果当选韩总统我会死磕中国”3年前,韩国未来总统热门候选人李俊锡口出狂言。他把中国视为敌人。他像美国的“走狗”。 2021年夏天,李俊锡在公开采访中表达对中国的负面看法,批评中国政府的处理方式,声称如果领导韩国,会直接对抗,将中国视为对手,甚至暗示符合美国的战略方向。这些话语通过电视和网络传播,引发韩国国内讨论。 中国外交部做出反应,在北京的记者会上指出李俊锡的表述不当,敦促谨慎言行。韩国国内意见分化,一些人认为他忽视中韩经贸纽带的重要性。企业高管计算潜在风险,韩国半导体和汽车产业依赖中国市场,一旦关系紧张,出口可能锐减。 李俊锡继续在党派集会上强化观点,试图吸引年轻选民支持。那段时间,中韩经济数据被媒体反复引用,企业代表交换对出口数据的担忧。 他的言论促使更多民众反思外交后果。财阀集团强调中国作为亚洲最大经济体的地位,对韩国出口至关重要,如果对抗升级,企业面临订单减少的局面。 这些言论的背景是2021年韩国政坛的选举氛围,李俊锡作为新党首,需要拉拢选票。他选择反华立场,可能为了迎合部分保守派和年轻男性选民,这些群体对中美关系敏感。韩国经济高度依赖中国,2021年对华出口占总出口的25%以上,任何摩擦都可能影响就业和增长。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韩国产业如半导体、电池等供应链关键。如果李俊锡的观点主导,可能会导致贸易壁垒增加,韩国企业成本上升。 国内反应复杂,一部分人支持他,认为需要强硬外交;另一部分担心经济打击,觉得他太激进。外交部警告也加剧了紧张,中韩关系本就敏感于历史和领土问题。 李俊锡的话语像一面镜子,照出韩国政治的现实:政客往往用国际议题博眼球,却忽略实际影响。三年后看,这事提醒大家,外交不是空谈,得考虑民生。韩国老百姓最在乎的是工作稳定和物价,如果因为政治言论丢了饭碗,谁也开心不起来。 李俊锡的后续发展显示出韩国政坛的动荡,他从党首位置跌落,又通过新党重返舞台。2022年的丑闻虽未导致起诉,却损害了形象,停职和卸任反映党内斗争激烈。离开大党创办小党是常见策略,但小党生存难,依赖个人魅力。 2024年当选议员证明他仍有支持基础,尤其年轻男性。2025年总统选举第三名虽败犹荣,得票率超预期,却也暴露保守派分裂问题。拒绝与金文秀合并,可能导致保守票源分散,帮助李在明胜出。这点被批评为政治投机。 重新当选领袖后,立即面临搜查,显示麻烦未完。Polymarket有预测他8月31日前被逮捕的市场,但目前无逮捕迹象。 他留在政界,作为议员和小党头目活动,没有转向商业。丑闻和派系斗让很多人失望,但也激发改革呼声。小党作用有限,却能影响大局。李俊锡的结局提醒政客,言论和行动得对民众负责,不然容易从热门变边缘。 李俊锡的故事到这还没完,他的反华言论三年后看,更像政治泡沫。韩国中韩关系稳固,经济互依,谁上台都得务实。
“中国太残忍,如果当选韩总统我会死磕中国”3年前,韩国未来总统热门候选人李俊锡口
诸葛利剑
2025-08-05 14:22:17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