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山西一名中年男子去旧货市场淘书。突然,他被旧书中滑落的几张泛黄的纸片吸引,后来,居然找出了84张这样的黄纸。他激动地问摊主:“老 板,怎么卖?”精明的摊主狮子大开口:“3000元!”没想到,男子说:“行,帮我保管好,我马上去筹钱!”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96年的一天,山西太原南宫文物旧货市场里,一位退伍老兵正在闲逛。 这位老人叫王艾甫,是山西省左权县人,18岁参军,参加过多次战役,后来转业到当地检察院工作。 那天他在一个旧书摊前停下脚步,摊主随手倒出一堆泛黄的旧纸片,其中几张引起了他的注意。 王艾甫仔细翻看这些纸张,发现竟然是太原战役阵亡将士的登记册和阵亡通知书。 这些资料记载着84位在解放太原战役中牺牲的战士信息。 太原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最为惨烈的城市攻防战之一,从1948年10月持续到1949年4月,我军伤亡超过45000人。 看到这些资料,王艾甫立即决定买下它们,虽然摊主要价3000元,这在当时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一年的收入。 买下这些资料后,王艾甫开始思考能为这些烈士做些什么。 这些战士大多二十出头,最小的才18岁。 想到他们为革命献出生命,却连一张阵亡通知书都没能送到家人手中,王艾甫决定要帮这些烈士找到回家的路。 这个决定改变了他晚年的生活轨迹,也让他走上了一条充满艰辛的寻亲之路。 起初,王艾甫按照资料上的地址写信或打电话联系烈士家属。 但几十年过去,很多地方行政区划已经变更,地址失效,家属也搬离了原住地。 为了寻找线索,王艾甫跑遍了太原市的七处烈士陵园,在数千座墓碑中一一查找。 他常常蹲在墓碑前,仔细擦拭上面的名字,希望能找到与手中资料相符的烈士。 2005年,王艾甫举办了一次展览,展出这些烈士资料。 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关注。 第一位被找到的烈士是湖北籍的郝载虎。 当王艾甫带着阵亡通知书来到郝载虎家乡时,全村人用最隆重的仪式迎接英雄回家。 原来村里人一直以为郝载虎随国民党去了台湾,这次终于洗清了误解,证明他是为解放事业牺牲的革命烈士。 在寻找过程中,王艾甫遇到过各种困难。 有时地方民政部门不配合,要求反复开具证明;有时家属起初不愿相信亲人已经牺牲。 内蒙古籍烈士孙耀的女儿寻找父亲几十年未果,直到王艾甫带着证明出现,才解开了她多年的心结。 另一位烈士霍小山的妻子生前一直在寻找丈夫,最终抱憾离世,当王艾甫将阵亡通知书送到霍小山女儿手中时,这位老人激动得热泪盈眶。 随着媒体报道增多,越来越多人加入帮助烈士寻亲的队伍。 王艾甫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他先后获得多项荣誉,包括"感动中国"候选人、山西省十大公益事业功臣等。 2007年,以他为原型拍摄的电影《集结号》上映,让更多人了解到这段历史。 晚年的王艾甫将自己收藏的3000多件抗战文物捐出,建立了纪念馆。 2014年,他又将纪念馆无偿捐赠给国家。 这些文物中有2500多件抗战实物和10000多份文献资料。 虽然年事已高,王艾甫仍在继续他的寻亲事业,他计划建立网站,将烈士资料数字化,让更多人参与进来,帮助更多烈士找到回家的路。 二十多年来,王艾甫已经帮助半数以上的烈士找到了家人。 这位老兵用自己余生的精力,完成了一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不仅让烈士魂归故里,更让后人铭记那段历史,传承革命精神。 王艾甫的故事告诉我们,英雄不该被遗忘,他们的牺牲值得永远铭记。 主要信源:(中国军网——83岁退伍老兵王艾甫:27年送200名烈士“回家”)
1996年,山西一名中年男子去旧货市场淘书。突然,他被旧书中滑落的几张泛黄的纸片
尔说娱乐
2025-08-05 11:13:4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