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谈判,表象是双方坐下来沟通协商,实则是美国精心策划的拖延战术。美国自始至终没有改变围剿打压中国的目标,反而借谈判之机,在全球范围大肆收割利益。 美国在与中国谈判期间,不断释放 “谈判积极推进” 的信号,营造双方友好磋商的假象。其真实目的并非达成公平合理的协议,而是将谈判当作施压中国的策略。美国既想挽回强硬态度造成的不利局面,又不愿在核心问题上作出实质让步,试图借此争取时间,缓解国内经济困境。 美国利用中美谈判的契机,对盟友及其他国家展开 “关税收割”。 英国为应对美国关税压力,被迫开放市场,大力投资美国,才换得 10% 的基础关税待遇。 日本承诺向美国半导体、能源、造船等关键产业投资 5500 亿美元,其中 90% 的投资收益归美国,还需接受美国 15% 的关税。 韩国在与美国的关税协议中,不仅对美产品全面开放并实行零关税,还承诺投资 3500 亿美元并采购 1000 亿美元液化天然气。 欧盟同样处境艰难,对美国商品全面零关税,美国却对欧盟维持 15% 的基准关税,钢铁、铝制品等产品关税更是高达 50%。 美国还将目标对准东南亚国家。越南、印尼、菲律宾等被要求对美国零关税放开市场,大量购买美国油气资源,同时被施加 15%-20% 的关税额度。从印度到巴西,再到拉美等地区,美国逐个逼迫,企图吸干这些国家的 “血液”,增强自身实力后再与中国对抗。 美国通过这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迫使其他国家妥协,暂时缓解了国内经济压力,看似取得一些 “胜利”。但这种行径引发众多国家的不满与抗议。韩国在与美国达成关税协议后,爆发大规模抗议活动,民众联合署名谴责相关领导人。 美国妄图借谈判让中国接受不合理的 “经济再平衡” 方案,遏制中国崛起,却又不敢与中国彻底脱钩。 然而中国明确表示,谈判必须建立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础上,不会在美国的极限施压下低头。与此同时,中国积极采取措施,全力提振国内消费。推出生育补贴方案、学前教育免费试点等政策,通过以旧换新、离境退税等举措刺激消费,增强经济内循环能力。 美国在中美谈判中的所作所为,充分暴露其霸权主义和利己主义本质。所谓谈判,不过是美国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工具。
中美谈判,表象是双方坐下来沟通协商,实则是美国精心策划的拖延战术。美国自始至终没
朝史暮今天下事
2025-08-01 14:28:2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