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为‘中立’付出代价!”美国现在积极拉拢俄罗斯,就是断定中美一旦为东南亚问题产生冲突,俄罗斯只会看着双方开战,因为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站在“观察者”立场,现在就该轮到俄罗斯来观察了.... 中国在俄乌冲突中的立场,从一开始就没简单地选边站队。 俄罗斯军队推进乌克兰领土时,北京反复强调通过谈判解决问题,没提供武器援助,也没加入经济围堵,而是继续买俄罗斯的石油和天然气,这在一定程度上帮了莫斯科一把,让他们的经济没那么快崩盘。 数据显示,2024年中俄贸易额达到2450亿美元,能源出口占了大头,这比起直接军事支持,更像是务实的经济互助。 俄罗斯官员公开表示,这种伙伴关系是全面战略的,但私下里,有些俄罗斯专家觉得中国做得不够彻底,没像西方给乌克兰那样全力援助。 中国的逻辑是,避免被拖入欧洲泥潭,同时维护全球稳定,这符合自身的长远利益。西方国家一窝蜂制裁俄罗斯时,中国顶住压力,没跟风,这已经显示出独立性。 但俄罗斯媒体偶尔透露出不满,认为中国欠他们点什么,这种心态让双边关系添了层复杂。 美国看到这个裂隙,就开始动作。华盛顿的外交官们在各种场合试探俄罗斯,讨论潜在合作,尤其在亚洲事务上。 美国的算盘是,中美在南海的摩擦越来越频繁,菲律宾和越南那边,美国海军舰队巡逻次数增多,支持盟友对抗中国岛礁建设。如果冲突升级,俄罗斯会不会插手? 美方判断,基于中国在乌克兰的克制,俄罗斯可能选择不干预。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多次重申,莫斯科在南海争端中不选边,但自2015年起,俄罗斯的立场悄然转向支持中国,公开反对外部势力干预。 这跟早年支持越南不同,现在俄罗斯卖给越南的军舰虽还在用,但莫斯科没再公开站队河内。俄罗斯的能源出口依赖中国市场,这让他们在亚洲问题上更倾向北京,而不是冒险得罪伙伴。 中国中立的代价,可能不是俄罗斯直接旁观,而是关系中的潜在张力。俄罗斯官员在社交媒体上偶尔暗示,如果中美冲突,中国别指望他们全力帮忙,因为乌克兰时中国没那么给力。 但实际情况是,中俄峰会频繁,2025年5月普京访华,签署更多能源协议,贸易额继续攀升。俄罗斯需要中国分担西方压力,中国也需要俄罗斯在欧亚平衡美国影响力。 这种动态平衡,不是简单交易,而是基于共同利益。美国的拉拢,看起来热闹,但成效有限。俄罗斯媒体报道,普京强调中俄友谊“永不成为敌人”,这比美国临时许诺靠谱多了。 东南亚国家夹在中间,越南买俄罗斯武器,但也跟美国走近,菲律宾更依赖美军支持。中国推动东盟核禁条约,2025年7月签署相关协议,拉近与东南亚关系,缓解紧张。 俄罗斯在东南亚的布局,也在悄然扩张。 莫斯科增加对缅甸和柬埔寨的投资,核能项目推进,2025年预计加速。这不是针对中国,而是补充影响力,避免被边缘化。 美国智库分析,俄罗斯不会在中-美亚太战争中坐视不管,可能支持中国,因为他们的军事合作已超过60次联合演习。 中国的中立,让俄罗斯经济受益,但也让莫斯科意识到,北京不会无条件援助。这或许是代价:关系更务实,但少了点铁杆味。 美国的策略,是想分裂中俄,但2025年上半年,美俄对话没实质进展,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东盟会议上,跟美国国务卿鲁比奥谈合作,但焦点是乌克兰,不是亚洲。 中俄关系的复杂性,体现在不结盟原则上。中国坚持不针对第三方,不搞对抗,这在乌克兰问题上体现得清楚。俄罗斯理解这点,但有时表达不满,比如议员发言称中国该更坚定站队。 东南亚冲突中,俄罗斯保持观察,但如果中美真闹大,他们的选择会影响全局。美国判断俄罗斯会旁观,但基于当前联合军演和贸易依赖,这不太现实。 中国的中立,帮了俄罗斯,但也让美国有机可乘,拉拢尝试虽没成功,却制造了舆论压力。
“中国将为‘中立’付出代价!”美国现在积极拉拢俄罗斯,就是断定中美一旦为东南亚问
古凌国际
2025-07-31 19:52:2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