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陈布雷的女儿女婿被捕,蒋介石找陈布雷谈话,询问他对此事的想法。陈布雷说:“如果他们真是共党,那就杀了吧!” 但谁能想到,此话竟暗含深意。 主要信源:(《交道口·24号》;《血色黎明》;刘维开——《陈布雷与蒋介石资料之整编》) 民国文人陈布雷的名字在历史书上刻着两道印记:既是蒋介石的"文胆",也是共产党员陈琏的父亲。 这个浙江书生1907年考进浙江高等学堂,赶在辛亥革命前夕当上《天铎报》主笔。 他笔杆子泼辣得很,写檄文骂清政府,连孙中山都夸他文章"利如快刀"。 可谁也没想到,二十年后的陈布雷会坐到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的位置上。 1927年,陈布雷哥哥陈屺怀搭桥,把他引荐给蒋介石。 老蒋看重他文采,三顾茅庐请进幕僚团。 陈布雷原先满脑子共和理想,压根没细究国民党内部的门道。 头几年他过得挺自在,跟着蒋介石在南京、武汉到处跑,游山玩水写公文。 宁汉合流后,蒋介石摸准了英美日列强的脉,陈布雷这才正式归队。 1930年坐上了教育部次长的交椅,他本打算当个清客算了,谁知官越当越大,最后变成蒋介石的御用笔杆子。 西安事变那年,陈布雷妙笔生花写《西安半月记》,把被活捉的蒋委员长包装成民族英雄。 这人骨头里有股清高劲儿。 国民党内部腐败透顶,陈布雷从不和孔宋财阀之流来往,却对朱自清这些清贫教授礼敬有加。 他给蒋介石写《中国之命运》熬得满嘴起泡,自己领的薪水倒干干净净。 可惜这份孤忠全押错了宝。 北伐时还热血沸腾的陈布雷,眼睁睁看着蒋介石把枪口转向同胞。 更揪心的是他家里养着个"反贼"。 陈琏是他亲手埋下的"孽债"。 1919年杨品仙生第五胎送了命,陈布雷迁怒女婴,抄起烟灰缸要砸死亲骨肉。 外婆抢下孩子逃回慈溪,直到六岁才领回父亲跟前。 1937年卢沟桥炮响,十七岁的陈琏在杭州参加抗日宣传队。 姑娘读共产党传单入了迷,有回看见父亲执笔的"中日亲善"社论,气冲冲写了篇《评"曲线救国"》贴在校园里。 1939年夏天她攥着西南联大录取通知去见父亲,前脚刚迈进书房门,后脚就听见陈布雷冷冰冰甩出句话:"别忘了你娘为你丧命!" 皖南事变那年联大地下党被迫转移,陈琏消失得无影无踪。 陈布雷急得托戴笠找人,后来周恩来暗中传信:"孩子安好。" 这一隔就是五年。1946年国共彻底撕破脸,陈琏带着北平地下党任务回来结婚。 姑爷袁永熙是清华高材生,两个共产党在励志社办婚宴,满堂宾客里有半数是军统眼线。 陈布雷派秘书送去镶金楠木礼盒,里面装着两百块银元和亲笔贺帖。 婚礼照片登在《中央日报》娱乐版,标题是"文胆嫁女冠盖云集",谁也没留意新郎胸袋里的镰刀锤子徽章。 小两口住进景山东街才七个月,1947年9月24日深夜传来砸门声。 袁永熙扒窗缝看见装甲车包围胡同,立刻扑灭油灯烧文件。 特务破门而入时,夫妻俩刚把入党誓词咽下肚。 北平警备司令部阴森的水牢里,老虎凳撬不开这两张硬嘴。 陈布雷从侍从室密电早知女儿落网,每日给蒋介石写讲稿照样滴水不漏。 熬过三个月,眼看南京批下"共党要犯处决令",陈布雷抖着手写了封电报:"小女琏年蒙党国栽培,竟私通匪类。该当何罪,乞严惩不贷,勿循私情。" 电文送到黄埔路官邸时,蒋介石正在批前线战报,提笔在"严惩"二字上圈了个红叉。 1948年早春,陈琏裹着囚服走出北平草岚子监狱。 陈布雷派车送女儿去钱塘江畔的老宅,自己留在南京给国民党写最后的挽歌。 那年11月淮海战场炮声震天时,五十九岁的陈布雷吞完两瓶安眠药,给蒋介石留下绝笔:"拙荆临终托孤,今无颜见亡妻于泉下。" 等南京总统府挂起青天白日旗收尸时,他的小女儿正站在西柏坡土坡上,眼望红旗漫卷过大江。 父女俩的生死抉择,恰似民国裂变的微缩图景。 对此您怎么看呢?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47年,陈布雷的女儿女婿被捕,蒋介石找陈布雷谈话,询问他对此事的想法。陈布雷
雕塑艺术之魅力
2025-07-31 14:12:11
0
阅读: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