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预测对了!俄乌冲突最大输家已经出现,不是俄罗斯,不是美国 2022年,德

红梅初来护 2025-07-30 21:26:07

默克尔预测对了!俄乌冲突最大输家已经出现,不是俄罗斯,不是美国

2022年,德国前总理默克尔语气平和,却冷不丁的丢出一句话:

“这场冲突对欧洲,未必是件好事。”

同年10月,她在慕尼黑参加德国《南德意志报》77周年创刊纪念仪式上再次表态:“只有俄罗斯参与,欧洲的持久和平才能实现。”

三年过去,局势一翻再翻,欧洲的经济数据、能源账本、军事账单一页一页往下翻,结果让人惊掉下巴——默克尔不光说对了,而且说得太对了。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现实摆在眼前的真账单:

俄罗斯还在打,乌克兰还在撑,美国数着军火订单在乐,而欧洲,像个干完活还倒贴路费的倒霉蛋,成了“战争赢家大礼包”的包装盒——撕开后啥也没有,连盒子都皱巴巴的。

先说个最接地气的问题——取暖。

从2024年底到2025年初,德国、法国、斯洛伐克等国的百姓都体验了一把原地过冬,不是不想开暖气,而是开不起。

为什么?天然气呢?

由于乌克兰多次拒绝签订问过境协议了,2025年1月1日,俄罗斯天然气公司干脆利落地掐断了经乌克兰输往欧洲的管道。

德国一边抱怨着冷风呼呼,一边强作镇定做好了俄乌输气协议终止的准备。

备选?是有,液化天然气,美国卖的,价格比原来高一倍不止,还得跑流程。

原来躺着就能输送的俄气,现在得花三倍的钱才能用,锅炉还得适配。

德国的能源成本直接飞天,统计局数据说,天然气价格三年涨了74%,德国普通家庭一年多支出三千欧元,平均每月多交200多欧暖气费。

而这一切的起点,就是那条断掉的管道。

本以为这场战争是乌克兰在拼命、俄罗斯在出招,可越看越不对劲。

乌克兰喊支援,俄罗斯喊反制裁,欧洲喊团结,但美国却啥都不喊,只管卖东西。 卖啥?两样。

第一是能源。

俄罗斯天然气走不了,美国液化气趁机上位,直接封顶欧洲市场。德国人发现,原来自己家锅里炖的是德意志的汤,结果美国人一炒锅,全成美元标价了。

第二是军火。

今年7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重启对乌克兰军援,但却是要欧洲国家买单。

谁成了大赢家?显而易见。

欧洲不是没想稳住局面,欧盟这些年也真是把牙都咬碎了:

到2023年底GDP占全球比例跌到14.55%,创十年新低;

产业链外迁,巴斯夫说干就干,工厂转去美国;

投资热度冷却,外资避欧洲如蛇蝎;

债务支出压顶,还要往乌克兰灌钱。

最离谱的,是布鲁塞尔还提了一个大计划:

要给乌克兰搞一个1000亿欧元的“援助大礼包”,通过欧盟七年预算框架分批发放。

谁听谁摇头,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直接拍桌:“这场战争乌克兰,连同欧盟已经失败,到现在还没有人承认。”

近日,特朗普前脚说给普京50天停火期限,转而变卦将期限缩短。

整个过程,欧洲从不在谈判桌上。

连角色都没了,欧洲这不是配角,是连群众演员都不算了。

三年前,全世界在问:俄乌打起来,谁最倒霉?

有人说是乌克兰,毕竟战火连天;有人说是俄罗斯,毕竟被制裁围剿;还有人说是美国,会被拖下水。 结果都答错了。

真正的输家是欧洲。

从经济下行,到失去战略自主;从布鲁塞尔到柏林,从巴黎到罗马,没人敢大声说出:我们其实已经输了。

美国坐着挣钱,俄罗斯打着硬仗,乌克兰扛着压力,而欧洲——像个被架在中间的风筝,左右拉扯,上不去也下不来。

默克尔当年对欧洲的预警,如今看,早已不是提醒,而是提前下的注。

这场战争的胜负,也许不是靠枪炮决定,而是靠谁在风暴中还能守住方向。

而欧洲,已经开始迷路。

参考信源: 恰逢寒冬,乌克兰关闭俄罗斯天然气输向欧洲闸门 潮新闻 2025-01-05 匈牙利总理:欧洲已输掉俄乌冲突 却不敢承认 央视新闻 2025-07-13 默克尔再次表态:只有俄罗斯参与,欧洲的持久和平才能实现 环球时报 2022-10-07

0 阅读:184

猜你喜欢

红梅初来护

红梅初来护

国际军情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