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黄莲圣母”不幸被八国联军抓获。 天津卫的秋风吹得紧,紫竹林租界的洋

古往趣话社 2025-07-29 10:31:28

1900年,“黄莲圣母”不幸被八国联军抓获。 天津卫的秋风吹得紧,紫竹林租界的洋楼里,联军士兵正围着一个披头散发的女人指指点点。她穿的月白布衫被扯得稀烂,露出胳膊上青紫的伤痕,可那双眼睛却亮得吓人,像淬了火的钢针,扎得人不敢直视。有人喊她“黄莲圣母”,也有人啐她“妖婆”,她都没应声,只是盯着窗外被炮火熏黑的城墙,那里曾插满义和团的旗帜,红得像血。 这女人原名叫林黑儿,本是运河边唱小曲的船家女。她爹被洋人的船撞翻了货船,官府却向着洋人,说“洋大人没错”,活活逼得老人跳了河。那天她抱着爹的尸首,跪在天津知府衙门前三天三夜,雨水混着眼泪,把石板路都泡软了,也没等来一句公道话。后来义和团的人找到她,说“跟着我们,能杀洋人,能报仇”,她看着那些头裹红巾的汉子,忽然笑了,抹掉眼泪说:“我跟你们走。” “黄莲圣母”的名号是弟兄们喊出来的。她懂些草药,能治跌打损伤,更难得的是胆子大——洋人的炮弹落在身边,她还能笑着给伤员包扎,说“怕啥?阎王爷不收咱这种要报仇的人”。有回攻打老龙头火车站,她提着把菜刀冲在最前面,辫子上的红绳被炮弹的气浪掀起来,像团跳动的火苗。弟兄们都说,圣母娘娘能刀枪不入,跟着她准能打胜仗。其实她哪有什么神通?不过是把命别在裤腰带上,想着多杀一个洋人,就少一个像她爹那样的冤魂。 被抓那天,她正带着女兵营在城墙上扔火罐。洋人的机枪扫过来,身边的姐妹一个个倒下,红巾子飘在血泊里,像落在地上的枫叶。她想拉最后一个小女兵,却被洋兵从背后踹倒,冰凉的枪口顶在脑门上。那小女兵才十五岁,是她从逃难的人群里捡来的,总爱抱着她的胳膊说:“圣母姐姐,等打跑了洋人,我给你唱我家乡的小调。”如今那孩子躺在城墙下,眼睛还睁着,望着天。 天津城里的百姓偷偷来看她。有个卖糖堆儿的老汉,趁洋兵不注意,塞给她一串糖葫芦,哽咽着说:“圣母,对不住,我们救不了你。”她把糖葫芦举到嘴边,舔了舔上面的糖霜,甜得发苦。她知道,不是百姓不救,是洋人的枪太狠,官府的骨头太软。那些平日里喊着“扶清灭洋”的官老爷,早就跑得没影了,只剩他们这些草芥,还在拼着命护着这残破的城。 处决她那天,联军把她绑在火轮船上,沿着运河往塘沽开。两岸站满了人,有哭的,有骂的,也有麻木地看着的。她忽然挣开绑绳,朝着人群喊:“乡亲们,别信洋人的鬼话!别让咱的孩子再受这欺负!”声音被风吹得七零八落,却像颗石子,在好多人心里砸出了坑。洋兵慌了,举起枪要打,她却笑着纵身跳进了运河——那是她从小长大的地方,爹的尸首沉在这里,如今她也回来了。 河水很凉,像爹走那天的雨。她往下沉的时候,仿佛看见爹在水里朝她招手,还看见那些跟着她的姐妹,红巾子在水里飘啊飘,像一朵朵开在水底的花。后来有人说,黄莲圣母没死,变成了河神,夜夜在运河上哭,哭声能让洋人的船开不动。也有人说,她的尸首被洋人捞上来,泡在福尔马林里运回了欧洲,放在博物馆里当“野蛮人”的标本。 可天津卫的老人们都记得,那年秋天,有个叫林黑儿的女人,用最烈的性子,最憨的胆子,替无数像她一样的苦人,喊出了一句憋在心里的话。她不是什么圣母,也不是什么妖婆,不过是个想报仇、想让家乡太平的寻常女子,只是生在了那个连报仇都成奢望的年月。 参考书籍:《天津拳变纪事》《庚子国变记》

0 阅读:28
古往趣话社

古往趣话社

一起趣话,畅聊历史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