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强硬了!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表示,美国正在努力与中国建立相互尊重的关系。但同时,如果双方发生分歧时,美国将捍卫自己的立场。 最近,美国政坛传来一个不小的信号:一向以对华强硬立场著称的参议员马可·鲁比奥竟然在公开表态中语调微妙转变。 他强调,即便是为了避免误判,美国也应当加强与中国的沟通,努力构建一种彼此尊重的关系。听起来似乎他在软化姿态,但紧接着他又重申,如果两国在原则问题上发生分歧,美国绝不会妥协。 这种微妙的言外之意并非鲁比奥个人一时兴起,更像是一种精心布局的信号传递。尤其是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宫之后,若他还继续走过去那种对中国全盘强硬路线,立刻会招来指责。 让鲁比奥这样的强硬派先来释放一丝缓和信号,无疑是对未来政策变化做铺垫:既不会让支持者突感背叛,也能在政策转向时提前化解反弹。 那么,是哪些现实压力促使美国这些强硬派不得不微调策略? 首当其冲的是美国的财政困境。最近,中国大幅抛售美债,目前持有量降至约7700亿美元,是2009年以来的新低,短短两年里减少了近3000亿。这看似是分散投资风险的举动,但更像是一种战略施压。 同时,中国正在加快购入黄金储备,目前官方持有黄金超过2300吨,正逐步降低对美元的依赖。 与此同时,美国自身的债务规模已经逼近37万亿美元。为缓解债务压力,美国财政部甚至推出面向公众的“国债捐款”入口,可上线近三十年,众多捐款涌入后国债依然以秒为单位增长。 某位网友曾戏言,自己刚捐完款两分钟,美国国债就增加了440万美元……这种尴尬局面,让“建立相互尊重关系”的呼声听起来,仿佛是政府希望开启某种杠杆机制,却不愿贸然示弱。 与此同时,在科技战场上,美国的封锁显然没有阻止中国进步。尽管美国限制先进芯片技术出口,中国通过重复曝光提升芯片精度,同时在光刻机等关键设备产业链上加快布局。 就连英伟达CEO黄仁勋都坦言,仅靠封锁已经难以真正制约中国的技术发展。与此同时,中国还可以运用稀土出口管制等杠杆,让依赖高科技元件的西方企业颤抖。 美国决策层对中美冲突的可能后果也有深刻担忧:如果战斗发生于中国周边,那么中国的先进武器体系可能将美军逼入下风。 中国的六代机研发持续领先,五代机部署速度和性能也在大幅追赶,美军对远程作战环境可能并不占优。这些战略担忧,或许也促使美方希望以对话与控制风险的方式稳住局面。 这样的背景下,“对抗升级”似乎已不再是唯一选项。近期王毅与布林肯在北京的会谈,被双方均形容为“坦诚、务实且具有建设性”。 中方的立场是一贯的,即希望美国用更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审视中国,而美方也表达了中美在竞争之外仍有合作空间,能实现某种战略稳定。 经济层面也出现积极迹象,美方不仅对欧洲议题积极磋商,而且商务高官亲赴北京,随行的还有波音等企业高管。 这显示出,美国商界普遍希望尽快恢复对华合作,毕竟中国依然是全球最大的市场之一,不断加大的贸易壁垒只会导致两败俱伤。 当下,全球货币格局正在松动,“去美元化”浪潮正席卷多个国家,美元体系的根基正被侵蚀。与其激烈对抗,不如在竞争中寻求共识与合作,这不仅符合中美双方利益,也符合全球稳定的大局。
太强硬了!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表示,美国正在努力与中国建立相互
栗頿聊
2025-07-28 16:15:0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