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王志文带母亲去豪华餐厅吃饭,点菜时,母亲问服务员:“大闸蟹多少钱一只?”服务员笑着说:“20元一只,”母亲喜出望外:“那来8只,”结果结账时,王志文却花了好几千!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96年1996 年,王志文成名后,带母亲去一家豪华餐厅过生日,王志文搀扶着母亲走进包厢。母亲穿着洗得发白的蓝布衫,手里还攥着从菜市场捡来的塑料袋,与周围的豪华装修显得格格不入。 点菜时,她悄悄问服务员:“大闸蟹多少钱一只?”服务员笑着回答:“20元一只。”母亲眼睛一亮:“那来8只!”结账时,王志文递给服务员一张银行卡,金额显示好几千。母亲愣住了,小声嘀咕:“不是20一只吗?怎么这么贵?” 王志文笑着搂住母亲肩膀:“妈,今天您敞开了吃,我请客!”这份善意的“欺骗”背后,藏着这对母子几十年来相依为命的深情。母亲至今都不知道,儿子早就和餐厅老板串通好了这场温情的戏码。 王志文1966年出生于上海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亲是机械厂技术员,母亲在纺织厂做工。童年虽不富裕,但一家五口其乐融融。 然而1979年的一场车祸彻底改变了这个家庭,父亲当场离世,年仅13岁的王志文一夜之间失去了人生支柱。 从那时起,母亲一个人撑起了整个家。她白天在工厂三班倒,晚上还要接些缝补活计。为了省下理发的钱,她学会了自己动手,三个儿子的头发都是她剪的。为了省下买煤的钱,她天不亮就去工厂煤渣堆翻找还能燃烧的煤核。 那些寒冬腊月里,母亲的双手常常冻得开裂。邻居们看不下去,劝她趁着年轻改嫁。母亲却坚决摇头:“孩子们已经没了爹,我苦些累些没什么,不能让孩子在别人屋檐下看脸色。” 初中毕业后,有亲戚建议王志文接替父亲当工人,每月能拿几十块的工资补贴家用。但母亲坚持供他读书:“我儿子聪明,该去考大学。” 1984年,王志文萌生了报考北京电影学院的念头,遭到兄长反对:“演艺圈水深,咱们没门路没背景,这两百块钱报名费岂不是扔水里?” 母亲却默默在邻里间东挪西凑,硬是凑足了盘缠。她连电影学院在哪儿都不知道,但她相信儿子能行。最终,王志文以扎实的文化课功底和过人的表演天赋,成为当年北电表演系录取名单中的“黑马”。 随着《红粉》《过把瘾》等作品的成功,王志文逐渐在演艺圈站稳脚跟。他开始有能力让母亲过上好日子,但老人家的生活习惯却始终没变。她总把剩菜收进碗橱,给孩子买新衣服舍得,自己却常年穿着补丁衣服。 最让王志文心疼的是一次邻居送来两只大闸蟹的事,母亲精心烹制后摆上桌,却一口不吃,只是看着儿子们享用。后来他才知道,那是父亲生前母亲最爱吃的东西。父亲走后,她就再也没有碰过。 为了让母亲安心享受生活,王志文想出了不少“妙招”。带母亲去商场时,他会把千元大衣的价格说成两百。买按摩椅时谎称是样品处理,只要几百块钱。就连餐厅吃饭,也是提前和店家串通好演这场戏。 “我妈这辈子节俭惯了,突然让她大手大脚反而不习惯。她总说你们挣钱不容易,其实我们赚的钱,就是为了让妈过得好一点。”王志文经常这样对朋友解释自己的“善意谎言”。 随着年龄增长,王志文开始操心母亲的晚年生活。他几次提出给她找个老伴,母亲却总是轻拍他手背:“妈就盼着看你成个家。”这句朴实的话让王志文深受触动,也成为他下定决心结婚的重要原因。 2008年,42岁的王志文终于步入婚姻殿堂。婚礼上,母亲哭得像个孩子,她终于等到了这一天。这个坚强了大半辈子的女人,在看到儿子找到幸福的那一刻,所有的眼泪都涌了出来。 母亲身上那种无私的爱,深深影响着王志文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那个在煤渣堆里翻找煤核的身影,那个偷偷藏起大闸蟹的身影,那个把“二十元一只”当成天大便宜的身影,都成为了这位演员最珍贵的人生财富。 这就是王志文和母亲的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情节,只有平平淡淡的真情。正是这份朴素而深沉的母爱,成就了一个优秀的演员,也成就了一个懂得感恩的儿子。
1982年8月,第六机床厂供销科职员陈掖贤几天没来上班,也没有请假。同事担心他,
【4评论】【3点赞】
随然
好文。